芒市,祖国西南边陲的黎明之城
云南德宏边境管理支队芒市边境管理大队
日夜守望它68.23公里的边境线
近年来,芒市边境管理大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论述和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和带领边疆各族群众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云岭雄关。
“党员活动室硬件设施不足,很多时候我们想开展活动受限制,现在好了,民警为我们送来了桌椅,以后有地方去了。”站在崭新的党员活动室前,芒市遮放镇户弄村小组长肖小二说。
今年11月,遮放边境派出所民警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党建活动缺少足够的硬件设施之一情况后,协调支队为户弄村党员活动室捐赠一批桌椅,遮放边境派出所的民警有了联合党建活动区,驻地群众有了学习交流室,自然赢得好评连连。
芒市边境管理大队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抓手,通过“云上党建”品牌创建,建立支部联建、党员联训、党课联上等共建机制,探索“党政警企民”“警村”“警校”等“1+N”党组织联创共建新模式,真正激发党建联合群众的优势,凸显红色堡垒战斗力。
“感谢警察叔叔给我们送来的书包和学习用品,我一定好好读书,长大以后我也要帮助更多的人。”户拉小学喊散说。5月28日,芒市边境管理大队10名民警主动参与“认领微心愿,为爱圆梦想”活动,自筹2000余元为辖区中心小学10余名学生助力圆梦。拉近民警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切实把关心、关爱落到实处,让盏盏“微心愿”明灯被点亮。
针对辖区村寨困难家庭多,少数民族学生多,教学环境差等问题,芒市边境管理大队民警们积极参与地方政府“雨露计划”,变身“警察爸爸”,对困难儿童、留守儿童进行全方位关爱;先后帮助群众建立“三农信息服务站”拓展瓜果网上销售渠道,还邀请专家进村传授种养殖技术;联合组织、民族、环保、文体等部门为辖区村寨建设活动室、文化室、图书室、公厕等一批利民惠民工程,联系“1元行动”和社会爱心企业捐款捐物100余万元,在32个村寨举办农民夜校、协调开展农技培训,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帮助群众铺就一条独具“遮放”特色的民族团结致富路。
“大家从自身做起,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这是遮放边境派出所战“疫”先锋队的民警用纯正的傣族语言,通过巡逻车“小喇叭”向边境村寨和街道群众宣传广播防疫知识。
疫情面前,不懂民族语,何谈群众工作?芒市边境管理大队组织12支战“疫”服务队,制作汉、傣、景颇族“三语”疫情防控音视频资料,深入社区、村寨、企业开展宣传活动,并充分利用“一条热线、一支奇兵、一个平台、一个中心”工作机制,及时帮助辖区群众解决疫情防控中面临的各类诉求、困难和问题,确保边境辖区安全稳定。
芒市边境管理大队大队民警尹兆贤在部队时曾是小有名气的军医,转业成为一名社区民警后,他时常肩挎警务包,手提医药箱进村入寨,为群众治疗身体疾病,同时开展普法宣传。
“少数民族群众知法懂法,才能配合好各项工作。”尹兆贤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疫情防控工作以来,芒市边境管理大队通过“法治宣传固边防”,针对辖区群众法律意识参差不齐的实际,精心挑选法律素养高、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民辅警组成边境普法小分队,充分抓住辖区有利契机,开展普法宣传,努力提升辖区各族群众的法律素养,边疆各族群众在交流互动中提升了法治意识,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芒市边境管理大队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为民服务相结合,在为民服务中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的黏合力。设置少数民族语言“办事指南”,设立“民族语言”服务队,开展值守110报警电话、接待办事群众、接处警、办证窗口受理和代读代写等业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同时,还积极推行“流动办证室、背包式警务队、单车警务队”等措施,为偏远村寨群众提供“集中受理、上门办证、委托办事”等警务服务,做到“一件事不让群众跑两趟路、即时办不让群众多等一分钟”。
芒市边境管理大队办公楼前的星光广场上,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郑兆瑞,“边关花木兰”邹丽红,“弄坎活雷锋”蒋德荣,“最美戍边人”孟黎明,“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先进单位遮放边境派出所的事迹让广场“星光熠熠”,芒市边境线上各族群众的生活,因一个个他们的存在而更加宁静祥和、团结和谐。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芒市边境管理大队将紧密结合强边固防职能任务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同德宏各族人民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
(德宏边境管理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