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基层风采

云南西畴:实干!服务保障脱贫攻坚
发布日期:2018-11-29 | 来源:检察日报 | 责任编辑: 字号: A+ A- A

庆祝改革开放40年暨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

走进西畴县检察院:实干!服务保障脱贫攻坚

西畴县,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面积1545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复杂,是滇桂黔片区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

1979年恢复建院后西畴县检察院干警着第一批制服合影留念。

1995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最高人民检察院与西畴结成了扶贫帮困对子:派干部、引资金、建项目、增收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最高检久久为功、真抓实干,给当地检察机关的扶贫攻坚提供了示范。作为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亲历者和参与者,西畴县检察院更是不等不靠,精诚所至,投身到精准脱贫的时代大潮中。

“一个都不能少”

在西畴,“西畴精神”是经常会被提及的一个词。

谈起“西畴精神”,就不得不说起西畴县岩头村。因为交通闭塞,岩头村是穷的叮当响。后来,在村民小组长李华明的带领下,16户人家一干就是12年,在悬崖峭壁上筑起了一条4米宽的进村路,有了路,致富自然就不愁,生活条件是一年比一年好。

也正是这种苦干实干的精神,让有6万多人、地处滇黔桂石漠化核心区、石漠化率高达七成以上的西畴县,摆脱了“生态癌症”的困扰,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西畴精神浓缩成四句话,就是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西畴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黄明勇向记者介绍了“西畴精神”的内涵。

不仅是在岩头村,在整个西畴县的扶贫事业中,这股实干劲体现的淋漓尽致。

“不读书哪里行?”虽然初中生小冯(化名)一次次地从学校溜走,有时甚至是坐火车到外地打工,但他还是一次次地被“干妈”张德惠劝回学校。

“干妈”张德惠,是西畴县人民检察院的一名干警,而这个“干儿子”,则是她在西畴县人民检察院“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中结识的老乡家的孩子。“小冯很不幸,父亲自杀,母亲离家,打小就和爷爷相依为命,缺少家庭的关爱。又因为家庭缺少劳动力,所以生活并不宽裕。”张德惠说,从小就缺少关爱和照顾,学习跟不上,就越来越不愿意学习。

“谁愿意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为了让小冯有发展的机会,张德惠就开始了对小冯一次又一次的劝返。“如果教育跟不上,缺少适应社会的最基础的知识,是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扶贫要扶智,就得从娃娃抓起。”

说起对小冯的劝返,透过张德惠的话语,可以看到她的“爱”“恨”交加:“在学校,出现了状况,老师就给我通电话。因为我的话,小冯还是听的。”“上初中的时候,我给他买了新的被子、褥子,还有新衣服,没多久,就一股脑的都抱着回了家,又不读了。”“有时候,一不留神,他就溜了出去,赶上业务忙的时候,抽个空也得往他家跑一趟,一句句的劝。”

“上一次的劝返是在什么时候?”

“就在上个月。趁十一假期,我去了一次小冯的家里,发现人又不在了。问了他爷爷才知道这孩子去了东莞去打工。”

“那咋办呢?”

“小冯去了家工厂打工,也吃了些苦,也想回来。小伙子让我给他钱买回程车票。我又怕他把回程的车票都给了他,他乱花掉,所以就一程一程的给票钱,他在路上,其实我也是一直盯着的。到了哪儿?该吃饭了?我就把钱从微信发过去。”

“我还是想让他读完初中,有机会,读一个职高,学个一技之长,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张德惠的“干儿子”并不止小冯一个,除此,还有太阳寨的小胡。对于入户结“亲戚”,张德惠是这样看的:“扶贫要扶智,如果教育跟不上,返贫就不可避免。这些孩子,个个都是希望,现在自己多付出些,孩子的未来有可能就不一样。”

“劝返很麻烦,你又不能把他绑着去学校,所以只能一次次地劝。劝多了,相信孩子也会明白的。既然是帮扶,那就要坚持到底,对孩子,也是算是一个检察官的承诺,不能半途而废。”

“一点含糊也不能有”

说出这句话的,是西畴县检察院“蓝衬衣牵手红领巾”活动的发起人徐帮磊,在西畴县检察院未检科,记者看到了这个大男孩,当时他正在学习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

话题就从“蓝衬衣牵手红领巾”活动开始。

“为什么要组织这样的活动呢?”

“我是2009年入院工作的,当时是在刑事犯罪执行局,一干就是六年。2016年,院里面要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我向王砚强检察长汇报,想在这个领域做一做。”

西畴县院控申科干警石理昌(已退休)、姚万堂街天做普法宣传。

采访中,记者了解,让徐帮磊对未成年人工作产生深刻认识的、推动“蓝衬衣牵手红领巾”这个活动的,还是源自他所承办的一个案件。

“那个眼神,充满了无助、惧怕、排斥……一个6岁苗族女学生被男邻居强奸后,第三次这样看而不语,笔录就此暂告段落。”这段在徐帮磊日记中的一句话,至今让其印象深刻。

留守儿童多,是西畴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无法回避的问题。一份来自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委会的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末,西畴全县总人口25.95万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6.9万人,其中,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12835人。在一些乡镇,留守儿童问题更是突出。在西畴县蚌谷乡大塘子小学,2018年全校共有105名学生,其中就有89名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多,未成人权益保护就存在巨大的需求。特别是日记中的那个无助的眼神成为了徐帮磊莫大的动力。“要给小朋友们做点事情。”

按照检察长王砚强的说法,这个长相粗狂的年轻人却展示出性情细腻、极富爱心的一面:主动对接学校、沟通上课时间、买参考书目、整理相关案例、组织课件……在孩子们的心中,徐帮磊被亲切地称之为“蓝衬衣叔叔”。

从动漫PPT的制作,再到情景剧的表演,再到与孩子们的积极的互动,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校园欺凌,如何预防;什么是犯罪,如何远离;给孩子们播种法治的种子,教育孩子们做学法、守法、敬法的好学生。

徐帮磊从摸索中走来,在未成年人权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很多时候,不仅是孩子们,就连家长,对未成年人的权利有哪些,都不是很清楚。西畴这个地方,对法治课堂,是尤其需要的。”徐帮磊说,虽然现在西畴还是贫困地方,似乎对法治这个社会产品的需要并不明显。然而,这些植根在心中的法治观念,正是个人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上法治课,是不容含糊的。

按照徐帮磊的统计,在西畴县下辖的7个乡镇中,还有2个地方没有去过。“这个空白是要尽快补上的。”

“可不要小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在我们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一个法治小故事,一堂法治课,就可以为孩子种下法治的种子。等他们走出校园的时候,有可能会受用很长的时间,甚至是一辈子。”

“一项也不能落下”

参加完县里的会议,晚上八点,检察长王砚强来到办公室,没有和记者说上两句话,副检察长邓文忠敲门而进,“王检,有几个案子汇报下。”从一起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谈到了流动商贩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我们西畴县检察院,是个典型的小院,干警数加起来不到30人。”王砚强向记者介绍了西畴检察机关的发展。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西畴县错过了改革开放的大浪潮,打开屋门,面对的即是跨越发展的新浪潮。站在大局中,西畴检察机关也面对着发展的重大时机,没有前期的充分发展和积累,直面的是新形势和新课题。

2016年1月,根据组织的安排,王砚强从文山州院来到西畴县检察院,两年多的时间,让这位西畴县检察院的“当家人”有了清晰的认识,按照他的话来讲:“有种捉襟见肘的感觉,忙不过来。”

“但事情还得要做,既然做了,就得做好。”虽然客观上存在问题和不足,但西畴县检察工作发展却是节奏跟得紧。“就拿检察业务的新的增长点——公益诉讼来说,我们这块也有所探索。”

就在记者采访前几日,西畴县检察院就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开学季守护校园食品安全检察行”专项检查活动,深入到西畴县辖区内的三元井小学、通心坡小学等学校,针对学校食堂进行联合监督检查。其实,对于行政机关的法律监督,在2017年,西畴县人民检察院就干过一件“大事儿”。

2017年5月,西畴县畜牧局在莲花塘乡白沙坡公路段查获了一辆货车,所载28头生猪均没有检疫耳标、经查明,该批生猪为越南走私入境的生猪。随后,无独有偶,公安机关又相继查获类似走私越南生猪的犯罪嫌疑人6人,查获生猪80余头。

越南是口蹄疫区,我国一直禁止从越南等周边国家进口偶蹄动物及其制品。走私越南生猪的行为,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西畴县人民检察院发出了检察建议书:“一是建议加强查缉工作,封堵走私通道;二是建议严格生猪屠宰检疫执法行为,形成牢固的食品安全防线;三是规范集体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严防食源性集体中毒事件发生;四是正面宣传引导群众,鼓励老百姓与走私行为作斗争;五是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防止谣言传播。”

对此,西畴县委副书记、县长黄明勇特意批示:“这个检察建议很好很及时!转公安、市场监管、农业、教育、宣传等部门负责同志阅,各执法单位要联合整治,重拳打击走私、违规检疫、违规屠宰销售等行为。”

在服务保障精准脱贫的工作中,西畴县检察机关也是积极参与履职。在西畴县政府组织的“提升人居环境促脱贫攻坚”活动中,一方面,检察干警组成“脱贫攻坚突击队”,积极参与清理活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响应号召,另一方面,结合检察履职,发出检察建议,给党委、政府提供依法执政的参考。

“上个月,针对乡镇的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我们已经发出一个检察建议,也快要收到回信了。”王砚强向记者表示,如今,检察工作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在新时代,一项工作都不能落下,要做到“小院”工作大作为。

[责任编辑: 佟海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