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
这是一次跨越几千里的“赴会”——5月7日,从北京抵达四川成都,阴天,乌云压城,一直延绵到德阳及其绵竹。在一栋居民楼,轻声叩开五楼的房门,随着门慢慢拉开,韩顺军“迎面而来”。只不过,此时的他被定格在一个黑色相框中:圆圆的脸,浓眉,眼睛炯炯有神。我们“失约”了,来晚了。在两个多月前的3月18日,绵竹市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韩顺军参与办理一起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时突发急性胰腺炎,倒在了岗位上,年仅33岁。更让人扼腕的是,韩顺军没能看到儿子的出生。
然而,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相会”——5月7日至10日,我们跋山涉水,在德阳、绵竹、清平,所到之处总有人不停地念叨着韩顺军的好,有被他救助过的村民,有他的领导、同事,有被他帮扶过的吸毒人员。听他们讲着韩顺军的点点滴滴,仿佛他正在向我们走来,就在眼前,从未走远。于是,我们的笔端似乎带着一种使命,要将韩顺军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认识他的平凡与不平凡,让这位新时代的英雄民警活在更多人的心中。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却总是留下美好。凡事总是喜欢冲在前面,从军人到辅警,再到派出所民警、禁毒民警,韩顺军经历了不同的“转身”,但在每个岗位都留下了佳话。“救命警察”,这是百姓对他的称呼,我们追随着韩顺军的脚步,用有限的文字,用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思,尽可能地展现他英雄的一生。
不惧洪流的“救命警察”
获救村民为他请功,身为辅警的他被破格转为民警
有的人一生可能没救过一个人,而韩顺军却时常在救人,最多的时候,和战友一起救了5000余人的性命。
大多数人喜欢在条件优越的单位、岗位工作,但韩顺军却总喜欢“与众不同”,先是在绵竹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后来主动要求从城区调到最边远最艰苦的清平派出所,转为正式民警后又选择了危险程度更高的禁毒大队。
说到危险,韩顺军的姐姐第一次强烈希望弟弟能在身边是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当时韩顺军正在原成都军区服役,奉命在都江堰灾区救援。那一次,韩顺军协助救援部队转移群众36名;那一次,韩顺军的父母、爷爷奶奶等7位亲人却不幸遇难。
丧亲之痛是如此的深切,韩顺军决定为父母守孝三年。当年年底,韩顺军转业回到了姐姐的身边,但很快,他选择到绵竹市公安局当辅警,因为这样可以继续救人。
汶川地震后,清平山体松动,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频发,韩顺军主动承担巡查任务。
2010年8月13日,一场泥石流突袭清平。
当时,600万立方米泥石流从大山里呼啸着奔出,睡梦中,5000余名群众危在旦夕。
在危险来临之时,清平派出所民警陈涛带着韩顺军与泥石流赛跑,与死神抗争,在特大泥石流到来之前及时发出预警,迅速组织数千名群众安全转移,对被困群众展开生死营救。
“泥石流来了,赶快转移到安全地带!”8月12日23时50分,陈涛和韩顺军巡查时发现警情,一边拉响警报器,一边沿途用警车上的喇叭高声呼喊,将睡梦中的群众叫醒,让他们立即按照平时演练的疏散路线快速撤离。对只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他们挨家挨户敲门通知。
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在漆黑的深夜里,陈涛和韩顺军先转战棋盘村、圆包村,随后又向位于文家沟沟口的盐井村6组奔去。到了沟口,山上石头不断往下滚。当他们驾车前行时,一股泥石流突然朝他们冲过来,由于躲避及时,他们逃过一劫。
他们将文家沟沟口的群众全部叫起来并转移到安全地带后,又驾车朝银杏沟盐井村5组方向疾驰。到达白果林时,前方的道路已被泥石流封堵,车子无法前行。他们用警车喇叭向银杏沟里喊话,几分钟后,群众听到警报声后陆续跑了出来。
灾情如此严重,救援刻不容缓。陈涛决定立即回派出所将灾情向上级汇报。当他们行至清平幸福大桥时,大桥已被洪水淹没,车辆无法通行。陈涛安排韩顺军留下继续通知和疏散群众,他从正在加固的清平大桥上深一脚浅一脚地一路飞跑,回到派出所用电台向上级汇报灾情,请求支援。
韩顺军开车返回,继续通知群众转移。继续向前搜索时,他突然发现警车往左前方移动,瞬间河里的泥石流就涌到路上,并很快涌到警车驾驶室的窗户位置,警车被困住了!韩顺军抓起手电筒跳下车,还没来得及跑,下半身就被泥石流淹没,他拼命地往路边爬去,连滚带爬10余米后,终于爬出了泥石流。一回头,泥石流已经把警车淹没了。
韩顺军决定步行通知群众转移。没走多远,他发现一位返回家中拿东西的老大娘站在自家门口还未撤离。老人说走不动了,韩顺军立即拉着老人朝房子后面的另一条公路上撤,并把老人交给几位正在转移的村民照顾,说自己还要通知其他人撤离。一位大姐劝他:“不要去,太危险!”韩顺军说:“山下还有人,我必须去通知他们,不然他们很危险。”
8月13日,天刚蒙蒙亮,韩顺军组织圆包村的村组干部去查看灾情。掌握灾情后,他立即返回所内向陈涛汇报,随后又立即投入到转移群众和安置工作中。
获救村民付如静说:“全靠派出所民警、辅警为我们及时报警,让我们躲过了洪水和泥石流,我们算是捡了一条命!”
棋盘村4组村民孟丽至今仍忘不了韩顺军当年的救命之举:“听着他喊跑,我啥都来不及带,踩着拖鞋就出来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他。”
最终,5000余名群众成功转移。这创造了一次抗击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奇迹。在这次教科书式的预警和转移过程中,韩顺军和陈涛的事迹在川蜀大地上传扬,群众称他们为“救命警察”。由于表现突出,当地村民纷纷自发为韩顺军请功,韩顺军被组织破格从辅警转为正式民警。
敢拼敢干的禁毒警察
行走在禁毒一线,一次次出生入死,一次次以命相搏
对组织的关怀,韩顺军心存感激,以加倍努力工作来回报组织的厚爱。2015年,当得知绵竹市公安局禁毒大队缺少人手后,韩顺军主动向领导申请,要求去禁毒一线工作。“当时有人劝他算了,说禁毒部门的工作危险性太大,而且工作时间不规律,工作强度很大,但韩顺军最终还是坚持去了禁毒大队。”陈涛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借调,韩顺军被正式调入禁毒大队。至此,他成为一名常年行走在刀尖上的“禁毒先锋”,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执行任务时,皮肤被抓破甚至被咬伤都是常有的事,患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也很高。”战友厉娜(化名)说,韩顺军曾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吸毒人员的注射器扎伤,幸好检查无恙。
在一次惊险的抓捕过程中,韩顺军第一个冲进去,用身体压倒毒贩张某并迅速将其控制,而在张某的不远处,一支仿制式手枪已经上膛。
在侦查一起制毒案时,韩顺军追缉嫌疑人从二层楼跳下,在脚部骨折的情况下,忍着钻心的疼痛追击30余米后顺利抓获嫌疑人。
在一次抓捕武装贩毒嫌疑人时,韩顺军在毒贩的棉被中搜出自制炸弹一枚,当时炸弹距离嫌疑人只有一步之遥,只要一启爆,整个屋子的人都会同归于尽。
从事禁毒缉毒工作,加班加点早已成为韩顺军的家常便饭。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工作日记,里面满满当当记录着每一天的日程安排,部分日期下甚至写着好几项工作。
“涉毒人员给社会尤其是家庭带来的伤害,往往都触目惊心。尤其是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伤害更大,这更加坚定了我打击制毒、贩毒不法分子的决心。”韩顺军说。
“2017年有一起案子,我印象特别深刻。当时韩顺军刚刚调来禁毒大队,我们得到线索,在绵竹人民公园附近一出租屋里有毒品交易,正要出货。”战友刘顺(化名)回忆说,“当时,我们一起过去实施抓捕。通往出租屋要经过一条窄巷子,汽车开不进去,为避免打草惊蛇,考虑到韩顺军刚到大队‘脸生’,就由他前去打探情况。”
为不发出声响,韩顺军把手铐拿出,悄悄走过去刚把耳朵贴在出租屋门上,没想到门竟然开了,走出来两个人。当时,韩顺军徒手就把嫌疑人按在墙上,又示意远处的队友上前。正是因为韩顺军的果断,那一次行动顺利抓捕了4名犯罪嫌疑人。
多年来一次次与毒贩鏖战,韩顺军告诉同事,“当时没想那么多,缉毒警察本来就是在刀尖上行走。”
“敢拼敢干”是战友对韩顺军的一致评价。到禁毒大队工作4年多来,他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先后参与破获重大涉毒案件70余起,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查处吸毒人员上千名。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被四川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公安机关打击毒品违法犯罪‘利剑’专项行动成绩突出个人”,被德阳市公安局评为“推进‘最强实战’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真心实意的爱民警察
对群众有利的事,再小都应该用心用情做好
韩顺军从保家园到护平安,始终保持着一样的情怀、一样的热血。
“群众关心的事、服务群众的事、对群众有利的事,再小都应该用心用情做好。”这是韩顺军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韩顺军长期帮助困难大娘蔺天秀直至老人去世。女孩刘小文在地震中成为孤儿,韩顺军逢年过节都要带上学习用品去看望,为小姑娘换上一身新衣,直至她长大成人。
在同事眼中,韩顺军虽然外表看上去憨憨的,但做起事情来,不仅勤快,而且非常细致。
在清平派出所,韩顺军始终任劳任怨,把每天不断重复的琐碎工作做到极致。
2011年至2015年,由于绵茂公路不通畅,没有公交车,群众来回清平均搭乘“面的”。为了方便群众,韩顺军主动为群众代办证件1276个,仅此一项就为群众节省3万余元。汶川地震后,清平山体松动,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凡遇雨雪天气,他都会到重要地段为过往驾驶人指引道路、预警险情,累计达500余次,这样的工作成为常态。
“少一起犯罪,就多一个完美的家庭。”韩顺军总爱这样和同事说。
来到禁毒大队后,韩顺军勤奋好学,积极探索治理毒品违法犯罪的新路子。他把吸毒人员当亲人,春风化雨尽全力帮助他们。他说:“一人吸毒,全家受害。只有让吸毒人员真正戒掉毒瘾,才能重新回归社会。”
市民刘某沾毒后丢了工作,白天昏睡晚上吸毒,瘦到人不像人鬼不像鬼。2016年,韩顺军查处刘某时,和他推心置腹:“吸下去你要危害家庭危害社会,你会死,娃娃惨不惨?”刘某悲观地说:“戒不掉,不破罐子破摔还能干啥子?”
韩顺军说:“我保证你戒得掉!等你戒掉了,我来接你。”他送刘某去强制戒毒所,一路上又苦口婆心地告诫他。刘某又感动又奇怪,戒毒不能帮助韩顺军破案立功,为什么他还那么认真?
2018年的正月初八,刘某提前41天结束强制戒毒。韩顺军践诺来接刘某,为办手续连续往返4次200余公里。回归社会第四天,韩顺军约刘某见面,等到次日凌晨1点多没见着人。天一亮韩顺军就着急打电话,刘某说:“他担心我复吸,要我警惕。韩警官没把我当坏人,我觉得他像亲人。”从戒毒所出来后,刘某再也没碰毒品。
一位戒毒人员的母亲张某说:“韩警官拯救了我的家。”女儿吸毒,与女婿离婚,张某差点自杀。张某感谢韩顺军教好了她女儿,现在女婿想复婚,家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每次春节回清平,韩顺军会将附近的青年召集到一起,给大家讲解毒品的危害,反复告诫这些年轻人千万不要去碰毒品。在禁毒大队工作期间,他先后教育转化吸毒人员20余名,帮助涉毒家庭走向新生,重获幸福。
自从韩顺军当了缉毒警察,为了他和同事的安全,家里人就再也没有在他工作和加班的时候给他打过一个电话,也只有在接到他的电话后,知道他平平安安,家人忐忑不安的心才能放下。知道缉毒警察的工作要保密,韩顺军的家人从不打听他的工作情况,甚至在韩顺军突发疾病被送去医院后,同事把他的手机送到妻子的手中,她竟不知道手机的解锁密码。
遗体告别时,各区县民警来了,部队战友来了,群众来了。清平镇、东北镇、土门镇等乡镇的5000余名群众也自发前来。5000余名,正好与韩顺军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冒着生命危险安全转移的群众数相当。你对群众有多真,群众对你就有多亲。韩顺军因公牺牲后,德阳市委、绵竹市委分别追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不悔身上衣”是韩顺军的微信签名。韩顺军走了,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3岁,这个人生中璀璨的年华。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激情燃烧的警营,告别了生死与共的战友、相濡以沫的孕妻、尚未成年的女儿。
“九顶山山歌哟,禹江河起舞哟,歌唱英雄民警韩顺军哟……”74岁的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九顶山山歌”传承人、盐井村老支书孟开金,得知韩顺军因公牺牲以后,连夜创作出这首山歌。他说:“韩顺军因公牺牲,我们非常难过,我一定要把山歌写出来,在清平广泛传唱,把英雄精神流传下去。”
———— 后记 ————
生离死别,总是让人唏嘘。
韩顺军的妻子说:“女儿问我,爸爸去哪儿了?我只能告诉他,爸爸工作特别忙,他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他虽然走了——但我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
女儿画了一幅画:爸爸背着出生不久的弟弟。她一直认为,爸爸还在身边。在一次吃饭时,韩顺军的姐姐做了一道她最喜欢吃的菜,她吃了一口,说:“姑姑,这不是爸爸的味道。”
西南的初夏,风吹散乌云后,就是阳光普照。
2019年5月8日,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韩顺军生前参与侦办的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告破。这是对英雄的告慰。
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韩顺军的妻子已顺利生下一名男婴。在韩顺军的小家里,门口的桌子上放着韩顺军的遗像,紧挨着的房间,婴儿的啼哭顺着半掩的门传出来。生命,就是这样生生不息。
(人民公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