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检察

讲述:一名检察官的跨界之旅
发布日期:2019-11-06 | | 责任编辑: 字号: A+ A- A

上海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未检检察官于爽

“中央电视台”于我而言,是屏幕前的近在咫尺,更是内心里的遥不可及,从不曾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出现在这个舞台上。《守护明天》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央电视台第三次跨界合作,新闻人与检察官并肩作战,再次碰撞出媒体与法律的神奇化学反应。13名从全国海选中突围的未检检察官作为案件主讲人,创新的表达形式、真实的案件还原、深刻的问题解读、绝不掉线的现场互动——历经8个月的打磨,10期节目承载的已经远不止法治教育的初衷,更传递着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真知灼见与无限期待。从选拔到培训,从选题到论证,从案情描述到故事重塑,从彻夜背稿到真切表达,节目的每一帧画面背后都有值得回忆的故事。

全国海选,困知勉行

2019年1月,我参加上海市检察院未检条线“我的未检情”演讲比赛,以作品《请给他一米的安全距离》获最佳风采奖,代表上海参加《守护明天》央视选拔;

2019年2月2日(大年二十八),案例调研;春节期间组稿《被“出租”的女儿》,2月13日,制作15分钟参赛视频(脱稿录制);

3月,最高检未检厅与央视编导组成评审委员会,背对背进行视频打分,从全国推选的近百名选手中选出前23强;

4月10日,23名选手到京参加试镜,以5分钟命题演讲进行第二轮选拔,前15名入围;

《守护明天》第三季主讲人试镜选拔。

5月1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进行第三轮选拔,每人提供三个备选案例,最终确定第三季13名主讲人。

密集的比赛、重量级的评委,让不乏开庭、宣讲经验的未检检察官们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紧张。赛程设置考验的不仅仅是临场表现,更是法律功底、文字能力,甚至是内心真挚的情感。最高检王海检察官的经典总结“央视的选拔标准并不是漂亮”,一语道出真谛,还幽默地安慰了落选的同志。

于我而言,除了入选,还有个意外的收获就是走出舒适区的那份勇敢!作为一个具有十年公诉经验的公诉人,在未检队伍却还是一个新兵,参赛的压力一部分来自于内心深处对于失败的担忧和抵触。如今想来,打破固步自封,保持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善于归零的心态,才能有更多美好的人生体会和收获。

选题论证,和衷共济

2019年2月,全国参赛单位选报典型案例;

2019年3月,案例分类,提炼核心选题;

2019年4月9日至11日,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姚建龙、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最高检第九检察厅王海检察官、社会与法频道综合部副主任权勇、《守护明天》主创人员以及23名初选主讲人在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第一次选题论证会;

第一次选题论证会。

2019年4月至5月,再次选报经典案例;

2019年5月9日至12日,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姚建龙、社会与法频道综合部副主任权勇、《法律讲堂》栏目制作人苏大为、浙江省检察院未检处副处长裘菊红、杭州市检察院未检处处长桑涛、《守护明天》主创人员以及13名主讲人在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进行第二次选题论证会。

2019年5月28日至30日,《守护明天》摄制组来沪进行宣传片、案件资料、前期采访等素材的拍摄。

《守护明天》前两季的播出创下了收视记录,第三季承载着期待,也面临着压力,全新的主讲人阵容只是突破的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节目内容如何更真实地展现社会焦点、更鲜明的倡导法治理念、更细腻的引起观众共鸣,甚至是用更急迫的诉求推动少年司法的不断前行。最高检第九检察厅与节目组首先从近百个案例中提炼出剥夺监护权、校园安全、食品安全、家庭暴力等十个未成年人保护的主题,每名主讲人对本省相关典型案件进一步挖掘整理,总结归纳。艰苦的选题论证过程不仅仅要聚焦热点,而且紧贴检察工作特点,体现现实价值,还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争议,案例的故事性也要恰到好处,既具有新闻价值也要符合未成年人法治节目的特点。

几乎每个主讲人都经历过选案的焦虑、成文的兴奋、毙稿的绝望。但是,所有人都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臂的勇气面对着选题过程中的一个个问题。比如,案件狗血的剧情或许极度吸引眼球,但个案辐射的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案中人特殊身份的表述也许被误读为对某些社会群体的歧视,应该审慎处理;再比如,当事人隐私保护问题、避免公开犯罪方法问题等等,专家、学者、制片人、检察官从不同的角度对每一期预选案例提出一针见血的意见,这些针砭时弊的灼见一定是悉心研读、审慎思考后的精华。第三季的打造更像是制作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从立意到选材、从构思到设计,从结构到语句,每一期案例起码经历数十次的精雕细琢、反复打磨,终审定稿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倾情回访,涤荡心灵

2019年6月24日,上海飞往桂林,驱车4小时前往某省某县;

2019年6月25日-26日,回访三个女孩,全程跟拍录制;

2019年6月27日,某县-桂林-上海。

由我主讲的《被“出租”的女儿》围绕剥夺监护权的主题,选取了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办理的三起案件,三名低龄女孩被亲生父母出租给盗窃团伙作为作案工具,其中二名女孩的父母被同时剥夺监护权,这也是全国首例督促异地职能部门剥夺监护权之诉。为了了解孩子们的现状,我们来到了女孩们的家乡。如果不是亲身体验,我真的想象不到竟然还存在如此贫穷的地方。其中一个女孩嘉嘉(化名)的家居所简陋,无门无窗,鸡鸭在房间里随意进出,孩子们光着脚踩在鸡屎鸭屎上,蚊蝇环绕,气味扑鼻。如果是三九严寒,这样的房子怎么给孩子温暖一隅?被剥夺抚养权后,母亲本不应该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可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嘉嘉母亲在接受采访时,失声哽咽,她说:“十分后悔曾经对孩子做的一切,没有想到会对孩子未来产生的影响,如果可能,愿用十年的生命去换消除这些影响。”

临行时,我悄悄留下了身上所有的现金和一个手机号,告诉她:“在任何有需要的时候和我联系,千万不要让小朋友再走歪路。”不久后,我收到了她的短信:“嘉嘉在期末考试考了全班第三名,被评为三好学生!”这一次,是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18年的时间,不短不长,却孕育一个人最初的成长。对孩子而言,再完美的国家监护制度也无法代替家的温暖、父母的怀抱,多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只问耕耘,静待花开

2019年7月20日-7月25日,封闭培训;

2019年7月25日-7月28日,正式录制;

2019年10月27日,首映仪式。

如何在镜头前表现自然的一颦一笑,得体的举手投足,恰当的抑扬顿挫?当我们反复回看着试讲VCR时,才知道有多难!皱眉、眨眼、歪头、目光游离、眼神涣散、手势忙乱,所有表情细节被无限放大,一丝一毫的错误都被清晰的展示在屏幕上。语速过快、音调太高、情感夸张、甜度饱和,所有声音的瑕疵都淋漓尽致地通过音筒传递出来。8000字的节目内容,没有提字器,要想在电视上展现理想的状态,对稿件的熟悉程度要达到“肌肉记忆”,那是一种超越于思维的流畅状态。可我们需要面对的还远不止镜头,大咖云集的嘉宾阵容、金牌主持人张越、数量超百的观众,克服紧张造成的影响是另一个关键。镞砺括羽、苦心孤诣、衔胆栖冰也许就是我们当时的状态。

作为最后剪辑、最后定稿、最后彩排的我,三夜无眠,但这样的状态是央视制作团队的常态,凌晨微信往来让我深刻感受到,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太多的人为了这个节目呕心沥血!

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与是否完美无关,最想感谢一路同行的每一个身影!当工作成为常常感动的体会,当责任变成每每动容的经历,我想我更明白未检工作的特殊意义!愿十期节目能换来一点启发、一点思考、一点共鸣、一点同情,让我们再为孩子多做一点点!

《守护明天》第三季13位主讲人合影。

“岁月有加,并非垂老。遗失信念,方坠暮年”——也以此文作为而立之年的礼物,献给自己,愿秉持初心,灼灼韶华!(上海检察一分院微信公众号 讲述人:于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