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基层风采

从警38年老公安:我这一生,不悔!
发布日期:2020-05-06 | | 责任编辑: 字号: A+ A- A

青春是什么?

是风云流转,人生晴了又雨,雨后再晴;

是岁月更替,大地春暖冬寒,冰消雪融;

还是老来摩挲的一本泛黄相册,浓缩回忆的片段?

也许,青春更是选择:

这一生,我们为了什么而不悔?

“谈到过去,很多记忆都模糊了。”接到采访通知,56岁的石门派出所民警梁德钟很诧异。在江北公安分局干了38年的他,从没想到有一天会坐到镜头前。

“如果说非要给自己的过去分个阶段,我想可能要从我走过的6个派出所谈起。”眼看离退休不过仅剩数年时光,梁德钟觉得这38年如白驹过隙。

“我这一生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好像真没有!”采访中,梁德钟显得有些局促,憨厚的笑容里透着些许抱歉,“我没什么好采访的,做的都是小事。”

从他断断续续的回忆里,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时空的温度。那38年间走过的路,伴着散落在每个辖区的工作记忆,让我们逐渐描摹出他的人生:一条关于“青春”的路径。

时间:1982年12月

单位:华新街派出所

18岁,他毛笔写下的“建北一村”沿用至今

38年前,毛头小伙梁德钟通过社招走进公安队伍,完成了儿时的梦想。初入警营,梁德钟就分配在当时管辖面积最广、事情最繁杂的华新街派出所,任社区民警。

“我管的段是电测村片区,是江北最早的‘平改高’拆迁地和规模最大的工厂家属区”梁德钟依稀记得,“彼时江北只有十余万人口,而我的管段就有接近1万人。”

在那个装备落后的年代,公文包、钢笔、记事本是社区民警的标配,出警下段全靠一双腿,就有了“眼勤、手勤、脚勤”这最常见的口号。

参加公安工作不久的梁德钟,工作积极性很高。单程步行1个多小时的段,他一下就是大半天。由于段上几百户居民刚从鹞子丘拆迁到建新北路一村,需要马上落实户口登记和门牌。而当时的临时门牌要靠民警用毛笔手写。为了尽快完成登记上牌工作,梁德钟将临时门牌上“建新北路一村”缩写为“建北一村”。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事后他的这一简写竟被认可并固定下来。

而今,建北一村早已是江北比邻观音桥商业区的重点区块,这个赫赫有名的简称,竟跨越38年沿用至今。

时间:1984年12月

单位:观音桥派出所

20岁,他狂追2公里泥巴地制服窃贼

1984年,由于江北建设提速,原华新街派出所因管辖面积过大进行拆分,梁德钟随段被划入观音桥派出所。

临近春节,为了核对户口,梁德钟每天都要去段上走访。加之,他的段上几乎全是重庆测试厂9个厂区的家属院,居民几乎都是晚上六点后下班,梁德钟只有晚上七点左右去走访才能在群众家里找到他们,经常都是核查到半夜才回家。

一次年三十深夜,梁德钟在走访中,发现一个年轻人慌里慌张的从一家住户出来。凭借对辖区的熟悉,梁德钟很快判断该男子是生面孔,有作案嫌疑。

“你是谁,在这里干什么?”梁德钟大声盘问。

他的声音震慑到该男子,男子见势不好、撒腿就跑,梁德钟立即上前追赶,这一跑就是大概有2公里。

“当时人年轻,体能好,追到一片正在开发的工地时,那个嫌疑人就跑不动了。”回忆平生第一次徒手抓获犯罪嫌疑人,梁德钟难掩兴奋。事后,他上前制服了男子,也没顾得浑身沾满了泥水,一路回了派出所。经讯问,该男子正是流窜在重庆多次作案的盗窃惯犯。

正是靠这种拼命三郎的架势,三年严打期间,社区民警的梁德钟通过走访发现大量犯罪线索,参与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60多人。

时间:1985年11月

单位:猫儿石派出所

21岁,他帮助困难家庭三姐弟顺利复学

1985年11月,因工作需要,梁德钟被调整到猫儿石派出所任资料、刑侦内勤兼社区民警。谈起在猫儿石的岁月,梁德钟脑海里浮现出三个稚嫩面孔。

“那是一次外出走访,我听到辖区居民摆龙门阵,说有家家长不让娃娃读书,造孽得很。”回忆拉回35年前。

由于不是梁德钟所管片区,他便靠着周边群众指引,找到了三姐弟家里。三个娃娃年龄都很小,大的十来岁,小的七八岁,一家五口挤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母亲因安全生产事故,落下严重的残疾,卧病在床。

一个家庭五张口,全靠父亲一个人当搬运工维持生计,不稳定的微薄收入早已无法支撑全家生活开支。

“先让娃娃上学,有困难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孩子小,不能动不动就打。”梁德钟体谅父亲的难处,也不断劝解着他。为了能够真正的帮助这个家庭,梁德钟一边联系当时的造纸厂小学,解决三个孩子读书困难;另一边在辖区给孩子父亲介绍更多的零工机会,更在过年过节拿出自己的工资为这个家庭置办年货、资助生活。

“那个时候我的工资也不高,但想到他们更困难,我又是个单身汉没有负担,就多尽我所能帮助一点。”听着他把当年自己的初衷讲出来,这个故事让记者热了眼眶。

由于工作调动和当地拆迁改造,梁德钟逐渐与这家人失去了联系。“现在想来,这几个娃娃怕是都成家立业了。希望他们日子越过越好吧。”

时间:1987年9月

单位:大石坝派出所

23岁,他牵头派出所考核试点升级治安联防队

1987年,根据组织安排调动,梁德钟来到大石坝派出所,成为所里的治安内勤。

当时,为了有效提升公安工作成效,提高社会治安管理水平,市公安局在全市开展目标绩效考核试点,在每个区县选取一个基层派出所,作为试点单位。由试点单位着专人负责拟定初步方案,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做不断完善调整。梁德钟所在的大石坝派出所便是江北定点派出所。

人年轻、有想法、有干劲,梁德钟很快挑起了江北试点的担子。为了能够让考核更务实更有效,梁德钟连续加班、反复推演,前后十余次根据具体实践修改初步方案。为了能够让考核指导基层派出所治安防控工作,梁德钟甚至主动担当联防队员,每周3到4次参与到辖区24小时巡逻来摸清情况,以此不断完善联防制度。

“好的方案能最大限度推动工作,这是影响全区乃至全市公安基层派出所的大事,不能有半点马虎。”正是梁德钟这种过实过细的工作态度,最终,大石坝派出所试点顺利完成,江北分局提出的目标绩效考核方案受到市公安局的充分肯定。

时间:1995年7月

单位:石马河派出所

31岁,他挤时间1年彻底规范派出所“口袋档案”

8年后,梁德钟再次调整岗位,来到石马河派出所,承担社区内勤工作。

来到新单位不久,仿佛永远闲不住的梁德钟,再次为自己找到了“忙点”。由于担任社区内勤,梁德钟发现当时派出所常规的“口袋档案”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破损、失存风险。档案关系公安工作基础,更关系到千家万户,梁德钟主动提出由自己负责彻底整理并规范档案资料保存,并要求所有派出所社区民警走访收集的数据资料当天报送给他,做到资料不过夜。

“我这个想法很快得到所领导的支持,当然,我自己也很快进入到了连续1年多的高忙时期。”摸摸脑袋,梁德钟想起曾经的自己,有着一股执着的拼劲。

每天6点起床,7点前到所,成了他的工作常态。为了确保数据归档不过夜,他更经常加班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年多的持续努力,派出所“口袋档案”全部规整完毕。

“他们当时给我起了个外号,万金油。”由于长期的数据整理统计工作,梁德钟对派出所每一个社区的基本情况都了如指掌。因此,不管哪一个社区民警因事告假,梁德钟都能立刻顶上,确保工作不断档。

时间:2018年8月

单位:石门派出所

54岁,他酷暑爬楼整改老旧小区消防隐患

青春在平凡的工作中一晃而逝。

2012年6月,随着派出所撤销合并,48岁的梁德钟划入石门派出所工作,岗位也随之调整为行业场所消防管理。

从调入石门派出所工作至今,梁德钟通过柔性执法和耐心劝解,妥善处置了很多老大难的消防隐患。

2018年8月,梁德钟发现通用新村里有一个老旧居民小区,几乎每一栋楼的顶楼住户,都把天台的消防通道加装一道铁门,并且在天台上放置旧家具、废旧物品,存在极大的消防隐患。

彼时正值酷暑,重庆天气异常炎热,54岁的梁德钟需要一层楼一层楼做工作。起初,这些住户有抵触情绪,都不愿意拆除铁门,甚至对他言语相向。

但有着多年丰富公安工作经验的梁德钟并不为所动。他依然不厌其烦的走访讲解宣传,大概用了两个月时间,最终将住户们的思想工作顺利做通,小区内十余栋居民楼的消防隐患彻底清除。

“人老了,干劲不能减退。天气越热,消防危险越大,这事刻不容缓。”当被问到这么炎热的天气,还得爬楼去做思想工作,怎么不让年轻民警去时,梁德钟说道,“老同志对老街坊,办法总要更管用一些。”

【后记】

时光荏苒,让我们回望曾经,青春也许已然消逝,但伴随着青春留下的是最珍贵的青春底色。采访最后,老梁一句话启发了记者:“怎么过都是一辈子,那就认真的干好想干的事,一直干到老!”

是的,青春就是选择一条路,无悔走下去!

来源 |重庆警方发布

编辑 | 王希

审核丨徐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