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法典之窗

强化典型示范 引领社会新风尚 ——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就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民事案例答记者问
发布日期:2020-05-14 | | 责任编辑: 字号: A+ A- A
5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法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民事案例(以下简称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曾发布过两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与以往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两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是涵盖刑事、行政、民事及执行案件的综合发布,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专题聚焦民事审判领域。民事审判工作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发挥司法裁判教育、评价、指引、规范功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滴水能折射阳光,一起小案能彰显大道理,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在近一两年全国法院涌现出的许多优秀民事案例中,精选了十个典型民事案例进行发布。这些案例都是2018年以后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案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舆论普遍赞誉。十个典型案例分别从英烈保护、见义勇为、公序良俗、诚信友善、孝老爱亲等方面体现和弘扬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董存瑞、黄继光英雄烈士名誉权纠纷公益诉讼案、淮安谢勇烈士名誉权纠纷公益诉讼案,是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以来,首批适用该法、通过公益诉讼依法保护英雄烈士人格权益的案件,董存瑞、黄继光英雄烈士名誉权纠纷案还是首例通过互联网审理的涉英烈保护案件,两案的裁判结果有力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有效保护了英烈尊严,释放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严厉信号,对营造崇尚英烈、敬重英烈、捍卫英烈精神的社会环境以及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起到积极作用。撞伤儿童离开被阻猝死索赔案、自愿赡养老人继承遗产案、困境儿童指定监护人案等三案,通过司法裁判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作出肯定性评价,从正面倡导公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引导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形成中华儿女互有责任的良好风尚。村民私自上树摘果坠亡索赔案、微信群发表不当言论名誉侵权案,“暗刷流量”合同无效案、开发商“自我举报”无证卖房毁约案、吃“霸王餐”逃跑摔伤反向餐馆索赔案等五案,则通过司法裁判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从反面引导公民树立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这些案例,均收获舆论广泛赞誉。
  问:如何看待司法在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方面发挥的作用?
  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一体化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升国家治理水平,需要切实发挥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担负着国家法治建设重任。“审理一案、教育一片”,人民法院通过执法办案,定分止争、惩恶扬善、维护正义,为社会树立行为准则、提供价值引领。可以说,司法在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及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方面具有独特条件和先天优势。近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立足民事审判职能,突出司法裁判教育、评价、指引、规范功能,狠抓制度建设、精准对接立法,强化示范引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民事审判工作实际,进一步做好民事司法审判及指导工作。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即将颁布实施,请谈一下民法典的实施,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答: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为了编纂一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体现民族和时代精神的法典,民法典编纂工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法典中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民法典中起统领作用的民法总则开宗明义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立法宗旨,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全面融入于民商事立法始终。二是民法总则确立的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绿色原则,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决定了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遵循。三是民法典各分编的制度功能进一步贯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合同编充分体现契约自由、诚实守信;物权编强调对产权的平等保护;侵权责任编兼顾多元价值平衡;婚姻家庭、继承两编关注弱势群体保护;人格权编坚持以人为本,这些制度设计从不同层面回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为人民法院处理民商事纠纷提供了价值指引。总之,民法典的编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法基本理论的有机统一。民法典即将颁布,为保证正确适用民法典,让司法审判成为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人民法院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领会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理解民法典法律条文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立法精神、条文含义和价值导向,增强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司法审判工作的自觉性和敏感性。二是正确处理好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社会道德的关系,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与法律精神具有内在统一性。在司法审判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法治原则,牢牢坚持公正司法,确保裁判的合法性;要不断挖掘民事习惯和公序良俗在法律事实证明、法律漏洞补充等方面的功能;还要注重发挥社会道德在裁判文书中的补强说理作用,作出情理法相一致的裁判,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三是做好司法审判经验和裁判规则的总结提炼。法律具有滞后性,但社会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止。人民法院在处理矛盾纠纷的过程中积累了生动的司法实践,有效弥补了法律的短板。因此,要注重司法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强化优秀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为立法的不断发展积累素材、提供动力。
责任编辑:龙江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