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法律援助

疫情常态化下的“分解题”,还要靠主动领题答题
发布日期:2020-07-09 | | 责任编辑: 字号: A+ A- A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建议:利用近两至三个月时间做好医疗队伍组建及培训、定点医院病床、医疗和日常物资储备等各项充足准备;各类学校应缩短暑假时间,早点开学、周六上课、国庆中秋假期缩短,争取12月下旬放寒假,争得时间主动,以应对今年秋冬可能来临的第二波疫情。

张伯礼院士涉及医疗方面的建议,并未引起多大的波澜。反倒涉及学校寒暑假调整的建议,引发了广泛热议。这表明,方案建设一旦从医疗系统“跨界”到社会层面,尤其触动几十年“锁定”的寒暑假“规则”,则会引发诸多的“不适”。

从反馈情况来看,网友对张伯礼院士关于学校假期调整的建议,普遍认为有“建设性”和“针对性”,但对“可操作性”,也不乏异议。例如南北方温差气候不同,要不要“一刀切”?比如学校冷暖设备配置状况不同、老师和家长的工作节奏不同,这些问题怎么解决?等等。

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很多确是现实。但相对于疫情残酷的现实,程度、难度都不一样。如果明知一项建议行之有效,却希望这些操作性上的难题交给建议者自己来解决,甚至拿不出解决所有细节问题的有效方案就排斥这项建议,这就有“巨婴”之嫌了。

武汉、北京、乃至全国的抗疫实践,为未来战疫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验证了疫情防控之下病毒依然潜在、疫情还会常在,抗疫将成为相当一段时间的常态。人类与新冠病毒还将共处多久,暂时无法定论。如果旧的生产生活的常态不变,而是希望建议者变出所有现实细节的应对“花样”,那么接下来的战疫,便会很难打。

一场疫情,考验着全社会的应对能力。新冠病毒面前,以不变应万变的铁律,并不完全适用。人类对于新冠病毒知之甚少,如果没有充分的应变方案,便难有充足的应对能力。因此未雨绸缪、主动应战,业已成为各行各业共同面对的命题。

疫情就是敌情。抗疫常态化之下,需要防止责任“单一化”、担子“专业化”倾向,不要误以为医疗战线才是一线,其他都是“受保护者”。更不能因为一个好的方案落地时触及其他行业、触及传统常态,便放大“落地”难度,释放畏难情绪。疫情是对全社会的一场大考,各方都要树立应变思维,拿出应战姿态。只有责任共担,才能风雨同担。张伯礼院士的建议如果确实可行,那么学校假日怎么放,此中所涉的操作细节问题,各地应该主动领了去,完成好保护生命健康的“分解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