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检察

“熟人社会”里的“猪舍”官司,看这个法官是咋处理的
发布日期:2021-04-13 | | 责任编辑: 字号: A+ A- A
以匠心致初心 ——乡土耕耘者

张新国,1981年生人,中共党员,法律硕士,2005年参加工作,2009年进入高密市人民法院柏城法庭以来,先后从事过立案审查、庭前准备、民事审判等工作,由于工作中好学上进、踏实肯干,成为全院年轻法官学习的“标兵”,他连续多年被评为院级先进个人,2014年9月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省人民法庭优秀法官”,2015年5月被高密市委、市府嘉奖,2016年2月被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个人“三等功”,2017年1月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第三届全省法院先进个人,2017年6月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第七届全省优秀法官,2018年5月份被授予高密市十大杰出青年。

以匠心致初心 ——乡土耕耘者

脚踏泥土,头顶烈日,心怀法律,不忘乡情。很多时候,如果你不懂群众的语言、不了解群众的疾苦,就解不开他们的心结,就做不到案结事了。“我是农村出身,对“乡土事”能够感同身受,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在依照法律的前提下,说庄稼人的话儿,评庄稼人的理儿,断庄稼人的事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前的他望着、打理着眼前的庄稼这样想,现在的他面对着案牍满溢,依旧这样想。“乡土”是他的根、他的初心,而“耕耘”是他的魂、他的使命。

以匠心致初心 ——乡土耕耘者
以匠心致初心 ——乡土耕耘者

张新国在柏城法庭工作近十年,是他的主要阵地,包括他现在任职的执行局,都是法院系统最“接地气”的机构,所提供的法律服务直接作用于田间地头中的一草一木,乡土乡村之上的人民群众。在这里,没有轰轰烈烈、震动一方的大案要案,有的是家长里短,有的是琐碎平常,平淡、平凡却不平静。当然这只是旁观者的视角,对于当局者来说,一点点小的震荡,足以让一个家庭地动山摇,所以,把每一件案子“看大”,用“匠心”对待每一处细节,才能对得住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

“熟人”社会中的法官

以匠心致初心 ——乡土耕耘者

2013年,某村的两兄弟为一处房屋打起了官司。弟弟由东北迁回高密后无处居住,便借住了哥哥的房屋,后为生活在院内建造了猪舍用于养猪。哥哥因个人需要,要求弟弟搬离并拆除猪舍被拒绝,两兄弟为了搬与不搬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最终闹上了法庭。

“熟人社会”的案件,重在丝连而非藕断。“就是为了兄弟俩考虑,少闹、少斗”。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简单以判决的方式结案,只会加深兄弟之间的裂痕,判决后更会发生执行上的实际困难,为明晰案情,更为维护亲情,张新国决定做做工作,“说和说和”,这头对哥哥道:“你们一奶同胞,俗话说长兄如父,弟弟常年在外回家后无处居住,作为大哥你也多理解理解。”那边对弟弟讲:“理字当头,哥哥已经照顾你多年,现在他有需要也得配合配合”。“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让兄弟二人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各自退让包容,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本案最终达成调解。

以匠心致初心 ——乡土耕耘者

这样的案子不在少数,时常会涉及分家析产,土地是农民的命根,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纸上画出的界限不易让他们心服口服,所以,张新国经常会出现在田间地头、乡间院坝,现场查清土地四至,站在百姓的“自家地盘”,听他们诉苦叫屈,看他们情景再现。“无讼”的传统观念在目前的乡村地区还是占据主流,“我们国家的老百姓其实是不愿意打官司,只是说没法子才走到法院,真的挺不容易的,我是十分同情的,觉得能快办的我不慢办,能快调解的就快给人调解成,我能多跑的路不让他们跑,多花点功夫口舌,老百姓都很淳朴,将心比心一定能获得他们的信任。”

在基层法庭这一亩三分地,几年的时间就能混成个“老熟人”,这也有好有坏。乡里乡亲的,好说话,好沟通,能给工作带来便利,“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不再是空中楼阁。不过也得注意,“荣辱唇齿间”,如果你不秉公执法,不注意说话方式,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你。“熟人社会”中有口皆碑的好法官,做起来并不容易。

执行江湖里的好汉

以匠心致初心 ——乡土耕耘者

“无论当时你是调解结案还是判决结案,原被告双方如何自愿如愿,如何的协商一致,闹到执行这一步了,那真就是无奈、无果了”。

好汉是什么?怀着最朴素的正义观,行走在乡间,为最底层的人民伸张正义,为民请愿。学法之人亦如是,面对乡土,应当有一种普世情怀,明白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2020年1月,张新国因工作调整,调任到执行局第四团队任团队长,平日里风风火火、为民讨薪、信访维稳,在大家的印象中,他就是名“执行好汉”。到此,他所负责的乡土范围,更加扩大了。

季节不断地更替,樱花满地、荷韵清扬、丹桂飘香、暗香疏影,执行工作好像永无淡季。

市里某镇政府将980.89亩土地流转租赁给被执行人用于苗木种植,并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在合同履行期间,被执行人一直未支付土地租赁款,镇政府多次追索欠款未果,遂向高密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被执行人却视裁判文书为“一纸空文”,既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也不主动与镇政府协商以解决问题,而是“躲”、“拖”、“逃”、“赖”。“乡土”被非法占有,怎么办?第四执行团队迅速行动,查封被执行人的汽车及涉案土地种植的苗木、冻结银行账户,使被执行人“望钱兴叹”;限制高消费使被执行人“寸步难行”;纳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使被执行人“信誉受损”。

在如此“高压”下,被执行人仍指使他人变卖部分已被查封的苗木,共计5000余棵。这一行为显然再次侵害了镇政府合法权益,甚至已涉嫌违法犯罪。

以匠心致初心 ——乡土耕耘者

“执行就是和被执行人来一场战斗,来不得半点迟疑”。经过讨论后,决定以两手“联动棋”处理本案,一方面,被执行人的犯罪线索被移送至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此番“钢铁”手段使被执行人重新认识了其行为的严重性和违法性。另一方面,张新国积极与被执行人沟通,讲政策、说人情、谈后果,摆明利害,被执行人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认识到法院裁判文书之强制力,如若继续逃避法律义务,不仅自己会继续受到信用惩戒,更会影响子女的升学、就业活动。

一面是张新国的好言相劝,另一面则是因其私自处分法院查封的财产所面临的刑事责任,被执行人陷入沉思,毕竟在无法逃避的现实面前,孰轻孰重已无需多言。最终,被执行人与镇政府达成执行和解,现已全部履行到位。

去考察涉案土地苗木情况的当天,就是去年的这个季节,苗木还未长成,大片的土地显得有些空空荡荡,挡不住大风与狂沙,他就那么站在那里,捧着卷宗,厚厚的一本被吹得“哗哗”作响,一点一处的校对,与在场其他人一同激烈地讨论案情,我站在旁边看着,却没有张嘴,并不是不敢说话,而是风沙太大,张嘴说话唇齿留沙。

“我们的工作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当事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善于换位思考,要站在当事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用“假如我是原告、假如我是被告”来寻求最合适、最有效的沟通和调解方式。这样才能够做到谈意见、不偏颇;下结论,不武断。对我们而言,一件执行案件是我们处理的成百上千、源源不断执行案件中的千百分之一,但对每一个申请执行人而言,这个案件可能承载着他的毕生积蓄或对生活来源百分之百的期待。”

中国正处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原有对诉讼的观念还是很坚固、顽固地留在了广大民间,所以在乡间所谓的调解、和解,其实就是一种教育的过程。现代的都市社会中讲权利,无论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权利都是不能侵犯的,一个法官、执行者,如果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公序良俗,那他就是在单纯地惩罚人,而不是教化人。

“一马当先”的及时雨

以匠心致初心 ——乡土耕耘者

“他真是我见过最‘公私不分’的法官了。”吃饭的时候,偶然听到同事聊起他,“有的人拿公权办私事,他可倒好,拿着‘私权’办公事,经常开着自己车出去执行;有时候我们团队的执行员出门执行了,到了饭点,新国只要在单位食堂吃饭,就会看着自己团队的谁没回来,转头在微信上给没回来的执行员发一笔‘吃包子资金’,有时单位的执行活动多了,警车不够用,新国不愿意麻烦领导,就自己跑去法庭跟‘老熟人’借。你说他都干到这种程度了,我们不干真是不好意思的。”

就如张新国在我院的楷模宣讲会上说的:“现在我是执行第四团队的团队长,深知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作为我们团队的主心骨,我非冲在前面不行,难案子,上访案子,谁愿意接,谁都不愿意接手,但总的有人干,主心骨不干,谁干?拘留当事人,如果没有警车、没有人出体检费,这些事都不用大家操心,大家只要干好活,我协调,我协调不了的找局长协调,我不能让我的伙计们上战场干活,却没有枪没有子弹。”

在团队里,无论什么类型的案件问题,在张新国那都能够得到清晰的解答。“他常利用周六、值班的闲暇时间在单位看书,每年都会购买一套《中国法院年度案例》,并坚持看完,其中的典型案例有时会阅读好几遍,并和同事们一起分享。之前在处理一件案子时,他就曾经把我们法院5年来处理相关的案件卷宗,都借出来仔细研读,学习人家老法官是如何处理的。”

没有夸张,没有美化,都是事实。还未开春的早上,昼夜还未均分,天气也是有点冷的,那天我七点十分就到了院部处理些事情,把车停在停车场,转头就看见,张新国在几辆车里出没,身上穿着薄薄的黑色工装,一直就是那一件,手里拿着封条,就这么一张一张地往车上贴着,一丝不苟的。我没有多说,问了声好便走了,也没有再抱怨天怎么还不亮,温度怎么这么低。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这是我能想到的,对他最中肯的评价。“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懂得土地之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张新国最是懂得这个道理,一直如这片土地一般沉静、淳朴,守着自己的界限,默默地耕耘着,做着一位有匠心、守初心的纯粹法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