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法典之窗

刘万春:用文化自信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发布日期:2017-03-01 | 来源:党建网 | 责任编辑: 字号: A+ A- A

 【概要】十八届六中全会点出的七大主义问题,属于政治文化层面,根源复杂,根深蒂固,只靠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无法根除消极意识和灰色文化。必须依靠文化自信支撑领导群体的政治定力,依靠文化自信坚定普通党员的理想信念,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引领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唯有唱响“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文化强党”从严治党“三部曲”,我们党才能“内圣外王”,领导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2016年5月17日,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纪念建党95周年讲话中,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讲话中,他又一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总书记希望通过文化自信解决什么问题呢?

 一、十八届六中全会点出的问题

  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总书记点出的部分党员干部身上问题其实包含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属于政治思想方面的,包括理想信念不坚定等,第二个方面是属于制度层面,包括任人唯亲、贪污受贿等方面。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则属于第三个方面,即政治文化方面的问题。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思想问题要靠思想建党来从顶层解决,制度问题要靠制度治党来堵漏洞。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体现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统一。

  思想建党,重在立德。主要是要培养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和边界;主要是厘定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和权利权限。思想建党是根本工程,为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包括制度建设)提供方向保证,为党的意识形态提供顶层设计,它解决的是党的理想、信仰、基本路线、组织原则、根本宗旨等。以思想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优良作风,党的建设才能保持正确方向,共产党人才能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袭,具有强大、持久的精神追求,全党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发挥自己的优势。

 制度治党,重在立规。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治党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保障工程。制度作为根本规范是刚性的、强制性的,对正确原则的落实有保障作用,对党内一切腐败行为、错误思想、不正之风有约束、纠正作用。尤其在规范权力运行、保证权力运行预期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有了一整套科学制度,党才能使党内生活在原则基础上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制度上保证“权由民所附、权为民所用、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这一科学权力观的落实。

  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并非包治百病的良药,正如再大的权力也无法改变人们的信仰、传统、习惯一样,这两者可以在意识形态顶层设计、制度规章制定执行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但是在人们的思想潜意识领域,在人们行为无意识层面,在解决基层普通党员的政治自觉方面,在消除几十年甚至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消极意识、灰色文化方面,依然不能发挥很好的“药效”。

  总书记指出,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之所以称为主义,一是说明为不少人推崇,已经侵入潜意识。二是说明有一定理论基础甚至学说,三是说明对不少人的行动有着深刻影响。这就暴露出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这些主义有着颇为复杂的根源,既有着来自西方与资本主义制度相伴生的自私自利哲学、唯利是图思想,追逐权力不择手段的“马基雅维利”厚黑学官场术、个人至上的新自由主义,以及西方极力宣扬的“普世价值”观,也有着封建思想残余的“官本位”思想、“家长制”作风、封建宗法思想、人情社会庸俗观,还有着与权力伴生的特权思想、享乐思想、占有欲和权力寻租观念……

  对于上述病源复杂、浸入骨髓的病毒,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清除,唯有通过文化自信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达到“文化强党”目标,唱好从严治党“三部曲”: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文化强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在“打虎”、“拍蝇”之后,还应该提倡“灭蚊”,这个“蚊”就是普通党员意识、习惯、认知中的消极意识和灰色文化。正如根除蚊子的办法是清理环境,去除脏水、垃圾、杂草、腐泥一样,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调的是坚定理想信念,清理思想环境。

  二、政治文化溯源及我党倡导的政治文化

  (一)政治文化概念的缘起与发展

  探索:1904年,社会学奠基者之一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从意识形态特别是宗教角度研究政治社会,被称为政治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40年代,美国行为主义学派开始探索政治与社会关系。

  定义: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在《政治学杂志》发表“比较政治体系”一文,首提“政治文化”这个概念。根据他的观点,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由本民族和当代社会、经济和政治行动进程促成的。

  发展:60年代后,政治文化成为西方尤其是美国政治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文化的研究。阿尔蒙德与S.韦伯合著的《公民文化》(1963)、L.W.派伊和S.韦伯合著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韦伯认为:政治文化是由“得自经验的信念、表意符号和价值观组成的体系,他规定了政治行为所发生的环境。”这就使得“政治文化”概念由个人情感与判断上升到集体价值观。

  8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学者对政治文化理论表现出很大兴趣。中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②中国政治文化的现状及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促进;③如何创造新的政治文化,以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笔者认为,政治文化是与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并存的政治要素,以社会心理和价值导向表现,更多体现为大众心理层面对政治的认知、情感和评价。就政党而言,政治文化体现为基层成员的政治自觉。政治文化可以促进或者阻碍政治思想统一和政治制度推行。

  (二)共产党人倡导的政治文化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文化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属于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受着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制度制约。政治文化对社会政治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推动或者阻碍政治生活。政治文化具有阶级性,它必然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为统治服务。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着自身发展规律,未必与经济发展水平完全同步。政治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

  2.新时期我党倡导的政治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命题,他明确指出:“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党治理规律的把握达到新高度,对执政党政治文化软实力的认识达到新境界,为打牢全面从严治党的文化根基、厚植党内政治文化资源、引领国家文化建设开拓了新视野。

  政治文化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它在政党政治实践中积淀而成,又贯穿于实践全过程,并且对政治运行发挥着巨大影响。实践证明,党内政治文化先进健康,政治生态就会风清气正,政治实践自然正大光明。

  新时期我们党倡导的政治文化除了具有一般政治文化的特性,如大众心理层面对政治的认知、情感和评价外,还有着不同于国外其他政党的特点。

 

  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注重信仰性。中国共产党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自己的政治灵魂,作为精神上的“钙”,体现在政治文化上自然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勇于为信念奋斗、为理想献身;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就是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强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增强政治定力,自觉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具有主导性。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态的主导,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对党的建设精神内核的文化揭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内政治文化为党的各项建设提供价值引领,是党的纲领政策、性质宗旨、政治生活、制度纪律的精神内核。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展示党的良好政治形象,还有利于增强对社会文化建设的引领力示范力,从而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具有传承性。传承与创新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中华民族历来都有珍惜名节、注重操守、干净为官的传统,要努力使之成为涵养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源。我党特有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我们要大力发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面向世界、顺时应势,自觉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要求,为党内政治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党内政治文化始终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先进文化。

  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具有行动性。马克思认为政治文化对社会政治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推动或者阻碍政治生活。政治文化具有阶级性,它必然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为统治服务。所以我党的政党文化不只是对政治的描述、感知、评价,带有更多的行动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我们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党内政治文化的状况对国家文化、大众文化、社会风气等,都有直接示范与辐射作用。党内文化健康,则社会文化健康;党内文化恶化,则社会文化恶化。8800万党员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带头遵守党章党规和宪法法律,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就能在全社会形成政治文化的强大正能量。

 三、用文化自信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非常重视,多次在重要会议上提及文化自信。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讲话上,他把文化自信提升到“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高度。总书记为何把文化自信摆到如此重要的位置呢?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七次会议上,他再次提及文化自信时,已经把文化自信从思想认识层面上升到党建和治党手段,首次提出“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创新性论断,这就把文化和政治结合在一起,他指出,要坚持治标不松劲,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既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结合他此前关于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灵魂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晰看出总书记从严治党三部曲呼之欲出,这就是通过思想建党达到不敢腐的目标,通过制度治党完善不能腐的制度,通过文化自信推进党内文化建设,达到文化强党不想腐的目标。

  (一)用文化自信建设党内政治文化

  党内政治生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都属于政治文化层面的亚健康、消极、灰色文化,文化领域的问题还需要从文化角度来解决,通过润物无声、持之以恒的文化涵养,净化党内政治环境,消除长期以来的消极影响,使得思想“蚊蝇”缺乏生存环境,使得我们的政治生态真正山明水秀、天清气朗。

  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会议上阐述我们党政治文化内涵时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

 党内政治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成不变的现成教条,在我们党的95年历史中,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在新的具有很多特点的斗争中,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飞跃,这些都应该成为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内政治文化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天下为公”“小康”与我们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华复兴中国梦是一致的;“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这些千百年传承的理念,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国共产党人理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为基础,汲取营养,修身立德。普通党员可以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消除消极的“官本位”思想、“家长制”作风、封建宗法思想、人情社会庸俗观。

  党内政治文化必须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从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革命文化是我们党内政治文化的力量之源、奋进之源、前进之源。革命文化对于教育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党的信心有重要作用,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有重要作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光荣传统,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党的宝贵财富。

  党内政治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明显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借鉴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始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这个主体内容极其丰富,我们需要认真地进行提炼、总结和概括。

  (二)从三个维度发展党内政治文化

  1、在传承政治文化中不忘本来。没有根脉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根脉和底色,坚决不能丢,丢了党内政治文化就失去了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我们不能忘记这个本来。

2、在开放政治文化中吸收外来。在社会信息化大潮中,封闭的文化形态既不可能、也没有前途。文化的发展要有开放的心态,做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也是如此。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自信在于积极对待外来文化,越是自信的国家和民族,越有勇气和底气去客观看待、积极接受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包容文化差异,辩证取舍外来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鲜明品格,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从容气度。构建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同样需要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如西方的依法治国观念、科学发展观念、以人为本理念,都可以学习借鉴。“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做到洋为中用、兼容并蓄,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发展中国特色政治文化。

  3、在创新政治文化中面向未来。党内政治文化要传承,但也要认识到文化是上层建筑,党内政治文化需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推进而不断创新。尤其要看到,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由“冷眼向洋看世界”向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转变,党执政的环境异常复杂,“四大危险”“四种考验”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只有顺时应势、与时俱进,才能与党的事业同发展、共进步。革故鼎新、继往开来,自信成于不断坚持理论创新。创新是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中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既是理论创新的源动力,也是其发力点和突破口。理论创新和理论自信相辅相成。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文化建设是一个浸染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根本在于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只有面向未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才能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文化机制。

  (作者系江苏省海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