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仿——知新——创新
首席高级研究员、省检察院原检察长张树海在省政法系统书法美术专业研讨会上讲话
下面我想再讲一下学习和深化主题创作的问题:
我们学习书法、绘画、诗词、摄影都有一个摩仿——知新——创新的过程。摩仿,就是初学。小学生学书法,从拿笔,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学起,有的学红仿开始,学楷书有颜、枊、赵、欧。当我们熟练的掌握握笔技巧以后,可能就会再学楷、行、篆、隶、草。绘画、诗词、摄影都是一样,首先是练习基本功,掌握基本知识。再进一步,就是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前人的基础上创作。在这届展览作品中,有几幅作品使人眼睛一亮。一是杨建刚的油画《心灵如镜》,他画的是静物,透过潺潺的洁流,使人联想到源洁流自清。这也正是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整顿党风要从源头上抓起。纪念长征和依法治国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直白,一种是寓意。纪念长征和依法治国很难用寓意绘画表达方式,我想杨建刚同志作品这种寓意的形式,值得我们一些花鸟、山水画的同志借鉴。
摄影作品有两副很好。一幅是《抗洪勇士》,这幅摄影作品取材岳阳监狱广大干警奋不顾身,在长江和洞庭湖大堤英勇防洪抢险的场景。第二幅《泅渡》,表现公安干警在洪水中抢救群众,都是现场拍摄的,是反映政法干警不怕牺牲的精神,这就是直观表现。我想每个观众看了以后都会为我们的干警点赞。在平凡中有伟大,平淡中有神奇,关键在我们的干警深入到实际生活去发现、去创作。在书法中很多同志书写了毛主席的诗词,《作品集》登出的获奖的作品中有22幅写的是毛主席的诗词,其中《长征》诗就有上10幅。几十人同写一个内容,就要有不同的风格,在章法上也要表现不同的形式,不要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刘礼堂同志在七律《长征》中用了篆书形式,篆书是难写的,结构复杂,笔划线条难于掌握。刘礼堂同志的这篇字写得很好,非常清秀,而且有变化,配了镌刻,刻了三个大印章,都是和长征有关,给这幅作品增加了一道风景线。石铿的楷书《红船赋》、杨迪善的楷书功底都非常深厚。诗词中李文勇《我入党的那一天》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党的渴求与热爱。有三幅花卉和山水作品没切入主题,但其功底深厚,作品精美。好作品就不一一例举。
下面,我想再强调的是我们在努力学习掌握基本功的同时,一定要有发展、创新的意识。比如学习模仿毛主席的书法,还要学习毛主席的那种气质,这就回到我要讲的主题。
我们的文化艺术是循序发展渐进的。如文字,先用结绳记事,到甲骨、竹简记事,文字也逐渐由象形、甲骨到篆、隶、楷、行、草。我们如何创新,有两方面可以努力,一是熟练掌握练字的技巧,再是在章法上也可以寻求一些变化。而更重要的是掌握时代的脉博,即我们说的知新而创新。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书法文化遗产。我们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时代不同了,社会进步了,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要用新的视觉去观察事物、反映事物。如果我们一味仿古,就不能发扬光大,推动社会进步。彭崇谷的《三江源赋》,被刻碑立在三江源,并编入中学教科书。《三江源赋》是在借鉴古代的“赋”创新而来的。古代传下来的很多,如《赤壁赋》、《洛神赋》,很多同志去写,但是我们要发展、前进、创新,要有自己的东西。
应该说我们是政法工作者,通过文化形式反映政法工作题材,有着优越的条件,但是我们身在其中,却容易忽略。宋苏轼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外界看来我们政法干警忠贞智勇,扶正祛邪,弘扬国法,为民鞠躬尽瘁,平凡中出伟大,平淡中出神奇,细微处见精神,可歌可泣的事情举目皆是。我们政法干警要善于从这些题材中激发创作的灵感,捕捉闪光点。刚才鄢福初同志说,政法文化是全民文化的一部分,政法文化、警营文化要靠我们做出贡献。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个性才有共性。希望政法干警中的书画诗词摄影爱好者在我们的工作中、政法事业中、在生活中,寻找到作品题材,从而使政法文化成为全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既有艺术水平又有专业特征的好作品。
下面,我想在评审作品中,评委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和大家研讨。
一、关于繁体字和简体字在书法中的运用。全国书协提倡简、繁体字不要在一篇作品中混用。我们在临帖中一般都是繁体,因此书法作品常常采用繁体。但是有些繁体字源于草书,也可以用。所以在评审作品时,如果一篇行书作品中加上一些草体的字也应视为正常。
再一个就是长征的“征”,有的同志写为“徵”,这两个字不是简、繁字的区别,均古已有之。“征”字在北魏即有,汉代曹全碑有隶书写法,东晋王羲之篆字《圣教序》也有。征字多用于征战、征途、征服。“徵”在北魏中岳灵庙碑、汉代碑等均有墨迹,多表达于特徵、徵聘、徵文等。辞海说两字也可通用。但长征在近代已成为一种固定名词,最好不要写成“长徵”。
二、关于字的拖笔。汉字,基本结构成方块形,或称方块字。在行草书中适应章法的需要或使人更有笔飞墨舞的感觉。有的把竖拖长,这也是允许的,但有的作品中使用拖长过多,影响整体效果。大家熟悉的《兰亭序》没有拖笔。还有草书字,要规范,规范才能通读,写草书要有出处,不要自己造字。草书篆书都要在边款加释文。
三、关于标点符号。书法从古人传下来是不写标点符号的。不写标点符号确实给阅读带来一些困难。如果你是一纸多书,就应该在每首结尾处写明出处。如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磐山。草书、篆书要加补楷书释文,便于阅读。
四、关于楹联(对联),楹联要对仗,包括词和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邵阳有位同志写了一幅楹联:法治清明千事顺,党风纯正万家春,内容很好,在评审中,评委提出千事顺和万家春不对仗,“千事顺”是写事情的,“万家春”是反映季节的,并认为党风不能用万家春来表达。我冒昧地步其意作了一些改动。“国法公正民心顺,党纪严明作风淳”。这只是供讨论研究参考。
新的一年已经来临,并将迎来党的19大召开,我希望新的一年认真贯彻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党中央关于加强文化工作的决定,在日新月异新的历史时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富有政法工作特色的书画诗词摄影作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19大召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