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法典之窗

严昭柱:追风逐潮并不都是坏事
发布日期:2017-10-24 | 来源:人民网 | 责任编辑: 字号: A+ A- A
  严昭柱:跟风是大众文化难以避免甚至必然会发生的现象
 
    近来,一些文化泡沫的急剧膨胀和突然爆裂,引起社会各方面关注和讨论。不少意见剑指文化中的跟风逐潮现象,比如养生专家“张悟本热”等。
 
    其实,要禁绝文化中的风潮或跟风逐潮是很难的。它是大众文化难以避免甚至必然会发生的现象。
 
    文化市场要遵从市场规律,遵从盈利法则。所以,越是风潮的东西,经济利益也越是丰厚和可靠,就越是容易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跟风逐潮简直就是市场的一个特性,有时能达到非理性的甚至是疯狂的地步。商业上要打造品牌,搞品牌战略。打造成功一个名牌,就挤入了用名牌、穿名牌的时髦风潮,就获得了一大块市场。
 
    大众文化也要打造明星,搞明星效应。明星打造成功了,就连明星的生活起居、吃穿用戴、服饰发型的细节,甚至其交友、婚变、绯闻,都成了有利可图的爆炒佐料。即使是一部低质低俗的影片,也可以利用明星效应,拉一些成名的明星加盟,钓出一大批追星族口袋里的钞票。所以,那些带有原创性的创新之作,进入市场往往有很大的风险,因为还不知道这个作品能否得到观众的认可,通常说它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其实就是说市场还没有理由表现出热情,你要成功了它才拥抱你,这正是市场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一种表现。事实上,等到它热情地张开双臂,拥抱的却大都是创新之作身后蜂拥而出的大批“仿品”。一部《康熙大帝》、一部《暗算》,闯出来并不容易,而市场拥抱的却是后来质量参差不齐的清宫戏、牒战戏的热潮。
 
    不过,正如文化市场本身具有二重性一样,文化市场在盈利法则左右下出现的文化风潮或追风逐潮,并不都是坏事,而是一把双刃剑。
 
    文化风潮其实是文化需求的一个突出表现。没有需求,何来风潮?群众有借鉴历史、评说历史的需求,才能有清宫戏的火爆。群众有了解隐蔽战线斗争的需求和英雄主义情结,才会有谍战戏的热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文化风潮正是文化市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文化的市场需求的满足也会为文化生产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指向。
 
    如果我们使文化市场风息潮平,文化的丰富性就没有了,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当然,它有局限,有弱点。局限是它的滞后使带有原创性的创新之作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弱点是可能造成文化生产的创作者、组织者放弃创新的热情,沉迷于跟风逐潮以获取经济实惠,那么整个文化生产乃至民族的精神生活就会滑坡。要克服这些局限和弱点,是我们必须做好的工作。
 
    从价值观建设来看,正确对待和运用好这把“双刃剑”,意义非同小可。张悟本是在电视的“养生热”中走红的。“养生热”这个文化风潮,反映着群众在中医养生方面的强烈需求。如果引导得当、管理得法,“养生热”不仅可以造福于群众,还可以弘扬祖国传统医学、增进爱国热忱,但是引导不力、管理不到位,就会闹出张悟本这种怪事。电视相亲成为热点,也有“剩男”、“剩女”的实际需求,是组织者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引导失误,才会把它扭曲成为宣扬拜金主义的平台。
 
    禁绝文化市场的风潮或跟风逐潮,既难以办到,又属因噎废食之举。要吸取新近文化泡沫爆裂的教训,就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充分发挥文化市场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负面影响,努力使文化市场不断劲吹健康向上的风气。
 
    建立健全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监督的有关机制和制度,使文化管理机构能及时有效地有所作为,使广大群众能真正参与到文化市场的管理、监督工作中来,共同呵护文化风潮的正常运行。
(作者为中央政策研究室原文化局局长、太湖文化论坛执行主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