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资源,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高校弘扬“红船精神”,要聚焦立德树人这一主题,把“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弘扬“红船精神”要深刻理解其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
红船是指1921年浙江嘉兴南湖上召开中共一大、承载中华民族命运的一条小船。“红船精神”是凝结在这条小船上的精神力量。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首提“红船精神”,将其内涵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与革命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它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从这个源头上延展出来的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经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再次阐明“红船精神”,并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新时代在全党弘扬“红船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弘扬“红船精神”,能够使党员干部始终铭记历史,正确看待历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到爱党拥党护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弘扬“红船精神”能够使我们党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使我们党保持纯洁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使我们党保持战斗性,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勇往直前,奋发有为。弘扬“红船精神”能够激发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未来,不忘初心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
新时代在青年学生中弘扬“红船精神”尤为重要。弘扬“红船精神”能够在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理想信念在人们行动过程中具有导向、激励和凝聚功能。坚定理想信念是“红船精神”诸多要素中的第一要素,代表了共产党人恒久不变的初心。“红船精神”所凝结的以理想信念为重要元素的红色基因,为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信念坚定的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通过“红船精神”的引领,能够使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使高校始终成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坚强阵地,让马克思主义始终成为高校的鲜亮底色。弘扬“红船精神”能够增强青年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意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红船精神”中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弘扬“红船精神”,能够使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扎根人民学本领,学好本领为人民”的服务理念,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家国梦想结合起来,主动融入伟大复兴的时代潮流。弘扬“红船精神”能够激励青年学生迸发创造伟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一大批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就是高校的使命。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是青年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精神动力。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能够在尊重和发挥青年学生创新精神过程中,激励他们迸发创造伟力,通过自己的创新创造实现人生价值。
弘扬“红船精神”要紧紧把握立德树人这一主题
弘扬“红船精神”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密切相关。“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了精神指引,丰富了立德树人的时代内容。 “红船精神”与立德树人共同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根本问题,也有力地回答了教育的初心和使命问题。
高校弘扬“红船精神”就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时曾寄语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也是支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不变底色。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充分挖掘“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以党的政治纲领为奋斗目标,以党的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以党的中心任务为光荣使命,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
高校弘扬“红船精神”就要引导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国民教育之魂。“红船精神”蕴含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实干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所在。在高校弘扬“红船精神”就要将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与塑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结合起来,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勤学的表率、修德的表率、明辨的表率、笃实的表率。
高校弘扬“红船精神”就要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学生是这个时代最有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坚持和弘扬“红船精神”,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之需,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发展之要。因为,青年成长的黄金期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周期高度吻合,青年学生将亲身参与这个伟大历史进程。在高校弘扬“红船精神”,就是要培养青年学生的担当精神和“身在校园,心系天下,走出校园,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弘扬“红船精神”要注重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大力弘扬以“红船精神”为核心的革命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红船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环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传承“红船精神”,放飞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把“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在大学教育阶段,如何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显得尤为重要。“红船精神”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正是青年学生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高校应根据青年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特点,一以贯之地推进“红船精神”的养成教育,使之融入大学四年,贯通本科、硕士、博士教育,贯穿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使“红船精神”真正成为青年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把“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同样是弘扬“红船精神”的主渠道。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积极推进“红船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教材改革,编写“红船精神”系列教材和读本,开设选修课,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讲好红船故事,解读好“红船精神”,让学生在生动鲜活的事例中感受红色文化的生命力,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专业课程也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充分发掘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育人资源,将“红船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为青年学生解答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等问题,真正实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效应。
把“红船精神”融入高校育人全领域。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不仅要借助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要充分挖掘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把“红船精神”融入高校育人全领域。高校应拓宽第二课堂育人平台,通过组织青年学生参观改革发展伟大成就展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和国家公祭仪式,参加社会调研、志愿服务、扶贫救助、艺术惠民等活动,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砥砺意志品质,引导青年学生立志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奉献青春。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中突出“红船精神”,借助各类讲座、论坛、报告会等,邀请专家为学生解读“红船精神”,支持学生理论社团开展“红船精神”研究及宣讲,举办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让“红船精神”涵养大学文化。同时,应注重把弘扬“红船精神”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学业就业指导,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运用青年学生喜欢的网络语言开展“红船精神”养成教育,引导其在“红船精神”的感召下,自觉将个人成长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从而达到育人目的。总之,要将“红船精神”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推进高校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作者系辽宁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