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法律援助

黄泰岩:改革开放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强劲动力
发布日期:2018-07-11 | 来源:求是网 | 责任编辑: 字号: A+ A- A

 编者按:40年来,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改革开放能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全面深化改革还有哪些难啃的“硬骨头”?中国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又将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求是网特别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为我们深入解读。

 

 

 

  访谈嘉宾:黄泰岩(中央民族大学校长)

  访谈主持:蒲韬

  

 

  精彩观点

  ■40年的时间,我国的GDP总量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从不到5%,达到了15%,我国从积贫积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展奇迹!

  ■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我们坚持走西方所谓的“异道”,走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可以说是打破了西方的神话,打破了所谓的普世价值。中国开辟出的新的制度道路,是对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人民最大的贡献。

  ■我们现在进行的顶层设计的改革,是政府推动型的改革,是政府自己革自己的命。革命,就不可避免地会有阻力,这需要我们拿出非凡的勇气和魄力,拿出大无畏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

  ■我们要通过建设“一带一路”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还要让所有的发展中国家看到,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究竟是实施欺凌和霸权,还是公平公正地对待周边各国,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

  

 

  访谈实录

  求是网:黄校长您好,欢迎来到求是访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请问总书记的这句话,在过去40年的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呢?您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能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黄泰岩:这个问题很好!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总结40年来的成就与经验,不仅仅是为了认识过去,更是为了引领未来。

  第一,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1840年,中国进入了百年屈辱的历史,一代一代,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探究解放中国、解救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方法。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再到国民革命,方方面面的探索都没有取得成果。直至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此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一个伟大的飞跃,让中华民族站了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所面临的最大的历史责任。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的实践,给我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和政治前提,以及通过推进工业革命、建立工业体系,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在这样的条件下,改革开放实行以来,中国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40年的时间,我国的GDP总量在世界上所占的比重,从不到5%,达到了15%,我国从积贫积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展奇迹!

  第二,改革开放发展了社会主义。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低潮。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重重,让中国的发展也异常艰难。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创新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种独特的理论和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巨大活力与召唤力,改革开放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改革开放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但马克思主义怎么样去指导中国,则需要我们的积极探索。中国通过40年的改革开放,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境界,不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印证。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时间里,得到了一个充分的体现。那么,我国的改革开放能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过往那么多仁人志士和党派,都没有找到一种办法,找到一种道路,运用一种理论去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这么多年来,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种种成就。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对40年的一个经验总结,也是未来的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真理。

  第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发展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依靠着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例如,最初的农村承包责任制,就是小岗村的农民自己的一种创造,这是纯粹中国农民的智慧,这之后我们将其上升到理论,上升到国家的政策,进而在全国推广。大家发现自己在改革过程中,以主体的方式参与进去了,并且得到了中央的认可,这充分调动了全国人民关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为什么大家支持改革、拥护改革、参与改革?原因就是改革是人民自己发起的,并通过改革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就是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始终坚持守住底线原则。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也是有底线的。比如说我们的改革始终没有放弃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比如,在对外开放方面,我们把世界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但是在为我所用的过程当中,做到了以我为主,坚持经济安全和国际主权的底线。在这些底线原则都把握住的情况下,我们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的各种资源,不断推进改革开放。

  第四,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我国的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现成的经验。历史上,没有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情况下去推进改革的经验。所以当我们没有理论指导的时候,就需要去推进实践的创新。在推进中国富起来的过程当中,我们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通过解决问题,我们推进了改革的发展,进而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拥护改革,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把经验上升到了理论,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实践创新推动了理论创新,这实际上都是扎根于中国大地,植根于改革开放的丰富的土壤,长出来的丰硕的成果。

  

 

  求是网:您在《求是》发表的文章中指出,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中国走的这条新路具体来说“新”在哪儿?在您看来,有哪些经验是最值得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吸收借鉴的?

  黄泰岩:我在文章中谈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那么具体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理解呢?

  第一,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出了对许多国家都有借鉴意义的制度、体制和机制。首先,从制度上来讲,现在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基础,很多发达国家在给发展中国家提供现代化模式和经验时候,都毫无例外地指出,发展中国家要搞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在西方发达国家眼中,这是一种普世价值的存在,认为除了资本主义这条道路行得通以外,没有其他道路。然而,很多发展中国家采用他们设计的那种方案,却没有取得成功,甚至很多国家最终陷入一种混乱。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我们坚持走西方所谓的“异道”,走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可以说是打破了西方的神话,打破了所谓的普世价值。中国开辟出的新的制度道路,是对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人民最大的贡献。

  其次,从体制上来说,我们采取了适应中国生产力发展的一种灵活的经济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灵活性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个是市场经济,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进行优化资源配置。这是绝大多数国家都在运用的一种方式方法。第二个层面,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的这样一种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基础上,这是我们的创新。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如何结合上,我们创造创新了多种办法,比如说在公有制的形式上,我们可以采取混合所有制,通过参股、控股等具体方式方法来完成公有制的市场主体的塑造,这也是我们的创新。所以说,中国在经济体制上的实践证明了,不是只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实现现代化,一个与其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能够推进现代化。

  最后,从机制上来讲,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他们把市场应该说是看作一种万能的工具,认为依靠市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政府只是完成基本的制度安排就可以了。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光靠市场的力量往前推进经济发展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后发国家的优势,恰恰是可以运用政府的力量来修补市场、甚至培育市场,从而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进程。过去我们搞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排斥市场的。改革开放后,我们市场的发育、功能的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只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那将会经历一个漫长得多的过程,甚至期间就会夭折。那么当市场不具备健全的能力的时候,政府来推进这样一个过程,是科学的。随着市场功能的不断完善,政府不断退出市场,政府的作用不断调整,这是政府今后工作的一个方向。

  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和中国面临同样的问题,市场不发育、市场功能不健全,甚至市场法律和市场秩序都不够完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市场运作机制上的经验给发展中国家创造了一个成功的模板,这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的经验。

  第二,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不仅创造了解决温饱问题的理论,还提供了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的经验。当一个国家积贫积弱的时候,它需要跨越的是中等收入陷阱。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很多,在过去我们借鉴了一些经验,也创造了自己的经验。但是当我们到了富起来的阶段,我们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实现小康。在这方面,我们没有任何理论来指导,西方发达国家也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没有人去探索一个中高收入国家如何进入高收入国家、进入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这方面的理论是空白。实践上,像日本、韩国等国家虽然完成了这个跨越过程,但是他们是建立在人口小国、地域小国的基本情况之上的,而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地域大国的发展道路和小国的发展是完全不同。比如说,他们可以通过出口贸易、通过依附于某个发达国家,迅速解决他们几百万几千万人口的一个现代化问题,而这个经验,在中国是走不通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是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在美国的支持下,完成了经济上的跨越。而中国在美国的遏制下、封锁下,如何去实现现代化,则没有现成的经验的理论。在这方面,我们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来实现新的跨越。

  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将实践经验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了能够去运用到其他国家的一般理论,这是我们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这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现代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指导理论,这是巨大的理论贡献。所以中国对世界的理论贡献不仅仅是能解决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还包括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经验。

  第三,我们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打破了西方主流文化的垄断,值得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学习借鉴。在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中,认为只有西方的文化价值体系才能支撑现代化的发展。而恰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发展是在强调传承中华文化、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强调的和谐、平衡、协调等概念,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讲的一些基本道理。例如,我们强调国际关系上的一种和谐,上升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所以说,中国不仅是在理论上去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还在文化上继承和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能够支撑现代化道路的价值理念。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是一定要放弃自身的文化,去推崇西方的主流文化。广大发展中国家运用自身的文化去推进现代化,同样也是可行的。

  今天讲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在构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他们把一般理论和他们的具体国情、具体实践相结合,同样能推进自身的发展,进而通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努力,一起推动全球的共同繁荣。

  

 

  求是网: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您认为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还有哪些难啃的“硬骨头”?

  黄泰岩:首先,将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下去,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重大的挑战。前面我们讲到了,40年的成功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那么今后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任何一项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总结过去,将正确的方向、正确的道路继续坚持下去。现在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改革也无法让社会主义制度中原有的一些“缺陷”变得完善,认为我们已经走不动了,必须把方向变掉,这是绝对错误的。

  第二,如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贯彻好,同样是深化改革的方向。改革成果的评判,应当以人民为标准。人民满意不满意、需要不需要、支持不支持,都是改革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具体举措如何往前推进,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不断探索。我重点讲三个问题。一是产权改革的问题。例如,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方向是什么?标准是什么?如何保证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又能够承担自身责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是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又如,如何保护民营经济的产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毫不动摇地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同样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对他们产权的保护也是保护企业家精神,给企业家们吃下一颗定心丸,让企业家能够发挥创新力和创造力。

  二是要素市场改革的问题。40年来,中国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商品市场,在商品价格的放开,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的自由和公平交易这些方面,我们做得非常好。绝大多数商品价格都放开了。但是另一个市场也不容忽视,那就是要素市场。要素市场如何改革?如何发挥要素的重要作用?这是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大难题。要知道,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跃进的时候,我们需要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也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向中高端的跃进、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向世界前沿的一个跃升。科技、人才、金融等等,这些都称之为要素。如今,我国的人才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都还没有充分发育起来,因此一些市场交易过程中,缺少公平公正,没有合理回报,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创新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所以下一步我们如何推进人才市场、技术市场的改革,真正让科技要素、人才要素、金融要素等充分得以发挥,进而推动中国从中高收入向高收入跃进,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三是政府的作用发挥问题。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上结合得非常好,这也是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经验之一。如今,随着市场不断完善,政府如何转变职能,也需要对政府做出进一步规范。所以我们重新对政府进行定位,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落实放管服改革,目的就是要创造条件,形成政府第一不缺位、第二不越位、第三不乱为的格局。

  可以看出,我们现在进行的顶层设计的改革,是政府推动型的改革,是政府自己革自己的命。革命,就不可避免地会有阻力,这需要我们拿出非凡的勇气和魄力,拿出大无畏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

  

 

  求是网:未来,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建设中,中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都有哪些?您认为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

  黄泰岩:中国在完成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跃升过程中,GDP总量跃居全球第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毫无疑问地进入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如今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建设。

  现行的国际秩序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无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在这样的国际秩序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所以我们必须参与进去。另一方面,当成为大国的时候,就要承担大国责任,要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发声,去修正或者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和国际贸易规则,重新建立一种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规则。

  在明白为什么要参与进去之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怎么能参与进去。在我看来,这需要具备两个东西。一是有没有能力,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面对问题,如果没有能力的话,想扛也扛不住。中国是成为了经济大国,中国的GDP总量到了数一数二的水平,但是GDP的质量呢?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二是接不接纳我们。我们要主动去承担大国责任,那世界各国愿不愿意让我们参与全球治理,这也是很大的问题。美国毫无疑问是不希望中国参与进来的,美国作为秩序的既得利益者是不希望改变秩序的。那发展中国家呢?在国际上出现各种中国威胁论的不利声音下,如何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接受中国,愿意让中国代表他们,这是第二个问题。那么如何做到这两点,需要修炼内外两种功夫。

  第一,如何修炼内功、提升自己?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要在GDP总量上逐渐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是一个要求。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形成更加开放的新格局,健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体系,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等等。

  实际上,在1820年中国的GDP总量在全世界是排名第一的。但是晚清的历史悲剧证明了,GDP总量大,不代表你强,一样可能被小国打败。英国当时的GDP总量在全世界所占比重很低,大概只有不到10%,缘何为何能打败中国?在于它的GDP的质量高。所以今天我们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让中国不只是大,而且强,这样才能真正的强大!

  第二,如何修炼外功、让世界认可?我认为首先是要重塑价值观。旧的国际秩序的价值观是一种霸权观,是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剥削合理化的一种价值观。如今,我们倡导的价值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们要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倡导的不是霸权,不是利用自己的强大去欺负弱小的国家。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要加大宣传,让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要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周边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而人口总量和GDP总量在世界上的比重都相当大。我们要通过建设“一带一路”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还要让所有的发展中国家看到,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究竟是实施欺凌和霸权,还是公平公正地对待周边各国,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总之,我们要通过建设“一带一路”等实践工作,让发展中国家感受到中国的价值观和诚意,进而认同中国、接纳中国、支持中国,形成发展中国家的强大合力,改变世界秩序。

  求是网:谢谢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