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四季花园”增绿护蓝
海南: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强化生态保护
本报讯(记者李轩甫)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海南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热带海洋岛屿省,海洋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8.16%,是名副其实的“四季花园”,这也成为海南热带旅游的一张“金字招牌”,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是海南省一直坚持的发展战略。如何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能,保护好海南独有的生态资源?今年以来,海南省检察机关开展了“增绿护蓝·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立案163件,进入诉前程序105件,办理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取得了较好的监督效果。
18个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海南检察机关全面推行公益诉讼工作以来,积极争取海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公益诉讼的通知》,由此,各级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与被监督机关的法定职责本质上是一致的,工作目标、追求效果是一致的,要主动与政府沟通,达到双赢多赢共赢效果。顺着这样的思路,今年初,海南省检察院提出:“开展行政公益诉讼工作不是以起诉为目的,要坚持‘三多一少’理念,即最多地发现问题、最多地发出检察建议、最多地促进问题解决,尽可能少提起诉讼,要用最管用、最高效、最合理的方式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履行职责、维护好公共利益。”
这一理念颇受相关行政执法单位赞同,公益诉讼工作也受到海南各级党委政府高度评价,纷纷表示支持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为实现共赢效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增绿护蓝·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是自我加压的责任担当,对建设美好新洋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应予肯定。特别是在公益诉讼工作中提倡‘三多一少’理念,非常实用,使办案更加规范。”今年3月,洋浦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磊对《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检察院开展“增绿护蓝·公益诉讼”专项行动的报告》作出这样的批示。据悉,该省已有18个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公益诉讼作出批示肯定。
基层院全部配备无人机,破解取证难题
今年以来,海南各地检察院在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时,大力推进“智慧检务”建设,特别是探索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收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并协同相关部门研究分析航拍收集的信息,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公益诉讼案件线索。
今年3月,海口市秀英区检察院干警黄展健与同事在用无人机巡查时,发现文森村村内有沥青搅拌站和非法洗砂点。哪个地段、有多少机器与工人在作业,通过无人机拍摄,在监控中心的直播视频上都一目了然。
“有了无人机后,我们可以快速找到非法洗砂点,现场取证后及时与环保、水务等部门进行沟通,予以解决。”黄展健说,因为许多非法采砂点都建在偏僻且有大片树林遮蔽等地方,在未使用无人机前,他和同事们跑了不少弯路。现在,该院建立了生态联动监控平台,用无人机采集环境污染线索。依托该平台,该院还发现了海水污染、非法取水等案件线索。
为了高效推进“增绿护蓝·公益诉讼”专项行动,目前海南省基层检察院全部配备了无人机,运用无人机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9件、调查取证21件,为办案提供了依据。
形成办案合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为提高案件线索的成案率,海南省检察机关建立了行政公益诉讼联席会议制度和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内部移送机制,强化公益诉讼办案部门与侦监、公诉部门的衔接配合,形成办案合力。
去年3月,符某等人租用了海南省农科所70余亩种苗生产基地,明知是农业用地,也未获得规划部门批准,就平整土地、浇筑水泥,严重破坏了农用地。虽然海口市国土局责令拆除违法厂房,但未依法追究符某等人的行政责任,被破坏耕地也未得到修复。
面对公共利益受损的情况,海口市检察院深入调查后,针对国土部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向该市国土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并与地方党委政府及国土部门多次沟通协调,对违法租地人进行法治教育,引导妥善解决问题。
海口市国土局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履职,督促符某等人恢复被破坏的耕地。打响“第一枪”后,海口市检察院还与该市环保局会签建立公益诉讼联动机制等文件,形成公益保护合力。
截至今年7月末,海南省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督促复垦耕地、林地102亩,恢复治理矿山、平整非法采砂点58.5亩,拆除违建6380余平方米,收回欠缴的国有土地出让金1.3亿元,整治修复非法侵占红树林挖塘养虾1.14万亩。
“下一步,海南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加大公益诉讼办案力度,围绕海南自贸区、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主动作为,全力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海南省检察院检察长路志强表示。
- 上一条:全国检察机关第一个举报中心
- 下一条:武汉三千警力确保130家疫情防控医疗机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