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录 |
搜索标题   智能搜索  

法典之窗

李习文: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发布日期:2019-02-11 | 来源:解放军报 | 责任编辑: 字号: A+ A- A

从党的十九大到前不久率领中央政治局集体到人民日报社学习,习主席多次强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学习理解习主席重要指示,抓好贯彻落实,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又有各自的工作着力点,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化挑战为机遇,化变量为增量,努力创造新气象新作为。

适应媒体格局变迁,推进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让主流价值主导社会舆论,必然要求主流媒体的广泛覆盖、有效传播。今天,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社交媒体虹吸受众、算法推送渐成气候、智能革命方兴未艾,造成受众的大规模迁移和媒体接触习惯的大幅度转变。总体看,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渠道优势有所削弱,举国联通、全民覆盖的受众规模优势有所削弱,每逢大事、万众瞩目的注意力优势有所削弱,舆论场中的存在感、吸引眼球的显著度、公众信息接受的依赖性等传播力指标受到影响。尤其是,年轻人较少关注主流媒体、主要从网上获取信息的事实,更需清醒认识、严肃对待。重建传播力优势,成为主流媒体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

受众在哪里,新闻舆论工作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必须大力推进主流媒体深化改革,抓住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的机遇,推进新闻内容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转型重塑中跨越发展,在重新出发中破局开新,建成一批旗舰式的新型主流媒体,以整合渠道传播信息,以全新矩阵走进公众,重新成为公众新闻信息获取的首位选择,牢牢占据社会舆论生成演化中枢平台的位置。切实加强基层工作创新,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等为抓手,以网格化的思路融入社区建媒体,以小、快、灵的方式贴近群众做新闻,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信息传播渠道时刻保持畅通,打通基层新闻舆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这样,主流媒体与基层平台相联动,错位传播与集束传播相协调,就能实现新闻资源的层级开发、新闻渠道的组合使用、新闻发布的多点联动,有效提升传播力。

适应舆论生态变化,把握时度效,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

文者,贯道之器也。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发射器和放大器,其功能不仅是报道事实、发布消息,更是通过制造和生成新闻舆论来塑造社会舆论,进而引领公众思想、服务中心工作。当前,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深刻变化,舆论生态趋向多样化。在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与矛盾凸显期的叠加影响之下,谣言传言刺激舆论失控、热点事件造成思想困惑、法规制度陷入认知误区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新闻舆论工作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挑战考验无时不在,风险变数在增多、难度系数在变大。更有别有用心者在处心积虑地争夺新闻舆论阵地,将一些孤立事件和民生问题进行政治化炒作,对我发起毁信心、散民心、寒人心、造离心的文化冷战和价值观渗透。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迫切需要方向正确、引导有力的新闻舆论。新闻舆论引导力强,就能够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是党和人民之福。

新闻舆论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众声中谋共识,需要把握好时、度、效。时,就是时机、节奏,讲究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讲究零时差、零距离。度,就是力度、分寸,讲究因时制宜、因事制宜,讲究精准研判、掌握火候。效,就是效果、实效,讲究群众口碑、社会共识,讲究策略、方法和艺术。必须服务中心工作精心设置议题,根据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当前重点工作的需要,抓住涉及治国理政的战略问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围绕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形成工作合力,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类媒体、各类节目都坚持正确导向,重点解决好对都市类媒体、微信公众号和副刊、广告等重视不够、把关不严的问题,防止两个标准、两个尺度,防止不同媒体之间、同一媒体的不同节目之间的价值立场冲突互斥。着眼动员群众、指导工作来科学运用媒体,合理调配媒体资源,妥善设计传播方式,承担好新闻舆论及时发布者、权威定调者、自觉把关者的角色。

适应受众需求升级,坚持内容为王,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

新闻舆论吸引公众、动员公众,“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是通过新闻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来实现的。优秀的作品源源不断地产生影响、受到欢迎,使群众爱听爱看、引发共鸣,新闻舆论才能有效地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使全党全国人民朝着党中央确立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在信息过载、声音多元的今天,公众对新闻产品的需求处在一个明显的“消费升级”过程之中。海量信息中,质量一般的新闻产品会迅速被淹没;质量低劣的新闻产品则会导致公众抵触逆反,造成负能量、反效果;只有那些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才能成功走进公众视野、赢得公众认同、唤起公众热情。

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内容永远是根本,拥有内容优势才能最终赢得影响力优势。坚持内容为王的不二法门,就是聚焦思想精深、素材精当、报道精湛、制作精良的目标,孜孜不倦地求精求新、彰显个性。主流媒体要赢得影响力竞争,决定性的因素在于叙述的事实真实过硬、塑造的形象生动鲜活、蕴含的道理严谨精辟、传递的感情真挚温暖。新闻精品久久为功、不断刷屏,媒体就会拥有用户黏性,获得大众认同、频繁使用,得到接受、追随,成为公众亲近信赖的良师益友。为此,要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以泥土气息提升思想力量。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发现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群众面貌、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材料,发掘和梳理好材料中蕴含的隽永精神和深刻道理。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讲好故事,以引人入胜的内容启人入“道”,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

适应媒体发展规律,强化社会责任,提高新闻舆论公信力

在走进公众的长期过程中,优秀的媒体总能凭权威性、责任感和专业水准,赢得公众普遍而持久的信任,拥有好口碑,具备美誉度,成为社会公正、进步的象征。主流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它的公信力,不仅是支撑自身长远发展的无形资源和软实力所在,也是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来源。伴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迎合受众情绪、崇尚戏谑调侃、忽视客观事实、放大碎片信息的情形越发常见,新闻反转屡见不鲜,新闻信息传播进入了所谓的“后真相时代”。在这样的氛围中,新闻舆论的公信力更为稀缺珍贵,但同时也更为脆弱易碎。苦心经营才能拥有公信力,谨小慎微才能维护公信力,但一着不慎就可能将来之不易的公信力彻底摧毁。值得注意的是,自毁公信力的媒体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如发布虚假不实消息丧失公众信任、新闻报道出现低级错误损害媒体专业口碑、正面宣传文风不实沦为“高级黑”、采编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导致媒体形象危机等,屡屡造成灾难性后果。

铸就新闻舆论公信力,需要从强化社会责任着手。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自觉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到坐标、找准定位,做到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不错位、党和人民需要时不缺位。一丝不苟地恪守真实性原则,根据事实而不是愿望来描述事实,不仅准确报道个别事实,更注重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持之以恒地改作风、转文风,迈进群众门槛,走进群众心坎,用百姓情怀赢得百姓支持,用人民本色赢得人民信任。正确处理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的关系,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在引导心理预期、推动改进工作中赢得公众拥护。加强新闻舆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与制度约束相结合,依法从严彻底清理言行失范、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突出问题,使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自觉讲责任、讲品位、讲格调,保持一身正气,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尊重和人民赞誉。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责编:王玥芳、谢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