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互联网已经深深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青年人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大部分在网上。如何适应网络传播特点、采用合适的方式推动理论上网,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必须破解的问题。近日,中宣部在组织编写出版《新中国发展面对面》的同时,制作播出了12集系列微视频,以祖孙二人参观“新中国发展展览馆”为线索,生动活泼地展现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变迁。它一经上网,各大网站和平台纷纷转载,在网上掀起了一股清新的理论旋风。仔细点击观看系列微视频,不禁为制作者的创新精神所感动,由衷为作品的匠心独运而点赞。
故事化表达,寓理于“行”。理论微视频与理论书籍、文章不同,不能就理论谈理论,吸引人的关键是要理从事出、实以弘道。系列微视频最为成功的地方,就是通过讲故事,让深奥的道理生动起来、鲜活起来,展现出一个行走的中国。比如,第1集《新中国这样走来》,通过大量事例、数据,全方位展现70年来各方面各领域的巨大成就和变化,让人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第4集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通过讲述“石油工人王进喜用身躯搅拌泥浆堵住油田井喷”“中国女排敢于拼搏、勇夺冠军”的事迹,深刻阐述了70年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的精神谱系;第11集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时,从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写给李达一封信的故事讲起,深刻阐述了我们党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深刻道理。可以说,讲故事是系列微视频的一个鲜明特点,透过故事化讲述,尘封的记忆被激活,历史的图景在人们心中铺展开来。
角色化展示,寓理于“形”。理论更多是抽象的、平面化的,通过不同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理论形象起来、立体起来。系列微视频巧妙地设置了三个角色,贯穿于描述新中国70年的恢宏历史中,体现在阐释各领域的发展进程中。其中,70岁的爷爷“建国”与新中国同龄,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主要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和经历,把大历史和小人物结合起来,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个人的生活变迁嫁接起来,让历史具象起来;十来岁的“小华”出生于新世纪,新中国的历史对他来说很多是陌生的,容易产生好奇心,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所要阐释的问题,让观众自然而然地被带入历史脉络中;人工智能“小七”,名字根据新中国70年而来,主要承担思想库和信息源的作用,其他角色说不出来的大量的历史描述和道理揭示,都由它来完成。这三个角色设置得体,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使理论和历史讲述得形象生动、可感可知。
趣味化呈现,寓理于“兴”。所谓趣味化,就是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充满吸引受众关注和参与的特质,对于网络传播来说至关重要。正确的理论需要运用趣味化的呈现方式,才能触动网友的兴奋点和关注点,让观众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启发。系列微视频之所以颇受青睐,最关键是因为它们不仅具有思想性、理论性,更具有趣味性、参与性。比如,在第2集《中国经济发展之谜》中,通过猜谜游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奥秘是什么”,来讲清楚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秘诀既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不是封闭僵化的计划经济,更不是西方自由市场经济,而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接下来,通过给“中国经济列车”搭配轮子,来说明中国经济发展“两面开花”“两手齐抓”“两头突破”“两方用力”等特点,从而说明中国经济成功之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比如,第6集阐述生态保护问题时,在视频结尾专门设计了“垃圾分类”的游戏,只有分类成功才能从这个展厅出去,通过游戏倡导了绿色生活方式。彻底的理论才能说服人,有趣的理论才能吸引人,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系列微视频值得借鉴的重要品质。
时尚化设计,寓理于“型”。微视频、短视频等网络传播方式在当下较为流行,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理论微视频也应当具有时尚化的元素,让理论有“潮”有“型”,才能吸引网友的“眼球”,甚至成为追捧的网络热点。浏览系列微视频每一集的题目,就有点进去的冲动。比如,“越来越靓的国家颜值”“‘确认过眼神’就是分不开的一家人”“世界舞台中国‘C位出道’”“解码中国道路”等,很多都采用了网络流行语,快速拉近了理论与网友的距离,极大激发了观看兴趣。值得一提的是,整套视频画质极为清晰、制作精美,情节设计及语言安排自然流畅,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另外,片头采用三维动画的形式、片尾运用活泼动感的风格,使微视频包装整体非常大气。观看系列微视频,最为突出的一个感受是,流行元素的恰当运用使得时尚感爆表。
总之,《新中国发展面对面》系列微视频在“理上网来”方面作出很好的示范,期待更多这样的好作品上网,不断开辟网上理论大众化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一条:我在游乐场受了伤,该找谁索赔?
- 下一条:检察机关应是“错案追究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