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博庄社区的博先生长期在外务工,难得回一次家却惊讶地发现,自家的几棵树因城市开发被人连根拔起。
“找项目方理论未果,听说‘百姓说事点’有人管事,就去求助试试。”博先生感慨地说,很快,说事点的调解员就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帮他拿到了树木赔偿款,讨回了说法。
如今,小小的“百姓说事点”已经在淮北全面推开建设,不仅延伸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还为平安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来,安徽政法系统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总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忠诚履行使命,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政法工作。安徽已经连续9年稳居全国平安建设先进行列,用铿锵有力的法治脚步,走出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安徽的新路径。
科技创新为打防犯罪“增智”
“有人刚刚拿刀闯进我家,强迫我转了5000元钱。”一通急促的报警电话呼入泾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报警人张某惊魂未定地向接警员说起被劫遭遇。这边话音刚落,指挥中心大厅的屏幕上就回传来派出所出警画面。
接警员通过数据分析研判,锁定了嫌疑人的身份,并分析出嫌疑人可能逃窜的路线。办案民警接收到这些信息,在案发4小时后,成功抓获嫌疑人潘某。
图为泾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民警正在接警。通讯员王响宁摄
“每天我们会收到200余条报警信息,以前只能被动接警、分派指令、等待反馈,觉得自己仅仅是一个信息‘二传手’。”泾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李向东说。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泾县公安局建立了警务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感知、智能化应用等技术,将数据应用在案件预警、处置、侦破的全过程,并打造了情指勤一体化的指挥调度机制,实现快速接警、快速派警、快速响应、快速处置。截至2020年底,泾县公安接处警回访满意率由95%提升至99.8%。
科技之力,正驱动着政法工作创新发展。怀宁县人民检察院搭建了“智慧检务民事诉讼监督”平台,构建民事检察大数据中心及成案思路模型,实现了在“云端”检索相关案件卷宗,深挖案件线索。
如今,安徽平安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程度越来越深,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行政等建设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打造出具有安徽特色的“智慧政法”。
多元化解为矛盾纠纷“解铃”
先以茶暖人心,平稳当事人的情绪;再以茶说人生,淡化当事人的利益观念;之后以茶找支点,找准调解的事实道理和法律政策依据……
自明代起,濉溪县临涣镇就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当地群众喜欢到茶室里喝茶评理,沿传至今。这里的调解员由此创制了“一杯茶调解法”,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
图为六安市舒城县公安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通讯员王可海摄
随着淮北市“百姓说事点”建设的推进,临涣茶馆被赋予了“一杯茶”“百姓说事点”的新身份。记者了解到,淮北市司法局还把“百姓说事点”与司法所“一组一会”“党群连心站”“党群微家”“党员驿站”等阵地融合,多选在人员密集的集贸市场、小卖店、活动站、棋牌室、健身点以及矛盾纠纷较多的地方,吸纳热心公益事业、热爱人民调解的人员加入,为居民解决“疙瘩事”。
走向全国的多元改革“马鞍山经验”也在不断进阶升级。马鞍山法院建立起“进驻式”“派驻式”“桥梁式”等多样共存、互为补充的诉调对接体系,邀请调解组织和调解员进驻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就地化解案件量适中、类型相对集中的矛盾纠纷。对于纠纷量大且相对集中的物业、医疗等领域纠纷,将诉调对接平台建至相关调解组织和县级调处中心,与“三大调解”联勤联动。对分散或无需集中处理的纠纷领域,法院与行政机关和调解组织建立了对接机制,并制定出台规范性制度文件,通过委托(委派)调解方式实现诉调对接,打通了多元化解的对接渠道,让矛盾纠纷解决跑出“加速度”。
图为芜湖市弋江区检察院检察官现场勘测污染水体。通讯员朱玉胜摄
以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抓手,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解纷新形式、新机制不断涌现:桐城市“六尺巷调解法”、黄山市“作退一步想调解法”,将徽文化古为今用;宿州“乡贤”调解法、淮南“老娘舅调解法”,在家常中讲明道理;芜湖市“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池州市“信访评议团”,最大限度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创新机制为“微治理”提效
“小邵,我们家楼上噪音好大,吵着睡不好觉。”“一下雨家里的墙面就渗水,你说物业到底管不管?”在安庆市滨江街道山水云间小区,单元长邵莹是邻里圈中的“热心肠”,谁家遇上麻烦事,总习惯性地找到她唠一唠。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也成了她工作生活的常态。
邵莹是全市2.8万余名单元长、联防长中的一员。在城市社区,该市以楼栋为基本单元,按照不超过50户的原则设置“单元长”;在农村地区,对难以集中管理的公路沿线分散住户和国省干道沿线住户,按照10户一长的方式设置了“联防长”,与“单元长”职责相似。
安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黄杰说,“两长制”生于“非常之时”,主要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两长”就地实现职责转换,变成“平战结合”的长效机制,主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重点承担扫黑除恶、信访维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社会面管控等方面任务,有效补齐了过去网格长底数掌握不细、群众参与度不高的短板。
在邻市铜陵,“管家计划”正热火朝天地持续开展。经过广泛征集社区居民意见和建议,铜陵市铜官区按照微服务、微管理、微治理三类编制项目清单,由社区社会组织或社区认可的服务团队负责实施。
图为黄山市宏村派出所民警在景区帮助游客。通讯员程大亮摄
3年来,全区通过“管家计划”实施228个项目,让社区的事大家定、大家管,提升了基层平安建设协调组织、统筹调动辖区社会资源的能力。
细微之处见真章。安徽政法系统聚焦社会治理毛细血管中的堵点、难点精准发力,激活了平安细胞,深化了共治共享,让基层治理变得更“耳聪目明”,与群众“十指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