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
风雨历程,星火燎原。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创立了自己的金融体系。
在“初心之地”,党在上海金融战线曾有过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和艰苦卓绝的探索实践,奏响了一首波澜壮阔的“红色金融交响曲”。
传承红色金融基因,如今,上海正全面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并向纵深推进。站在中国司法体制改革与国际金融发展接轨的新时代交汇点上,全国首个金融专门法院—上海金融法院在此应运而生。
这家坐落在百年建筑内,被寄予厚望的金融法院,自“创业”伊始便激活“红色细胞”,三年来践行初心使命,擦亮金色招牌,用司法护航金融强国建设,探索创新“融”党建工作模式,在建党百年之际,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人民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今天,让我们通过三个故事,透过这扇国际金融司法之窗,共同聆听党建引领世界一流金融法院建设的时代强音。
信仰,凝心聚力“创业”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能有力量。”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2021年6月28日下午,在上海金融法院“保持创业激情,献礼建党百年”报告会暨“两优一先”表彰会上,面对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党组书记、院长赵红带领全院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铿锵有力。
“创业”,一直是上海金融法院的高频词。
时间拨回“创业”初期。彼时,作为一家新建法院,机构人员精简,人员从全市10余家政法机关选调而来,人虽少,党员比例却高达86.3%,如何迅速激发干警创业激情,凝心聚力干事业显得至关重要。党建引领,队伍融合无疑是关键。
因此,建院之初,上海金融法院就树牢人民法院政治机关意识,迅速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架构,实现党支部建在庭室上、党小组建在专业团队上,通过渗透式、下沉式工作,推进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四级联动,形成合力。逐步探索创新组织融通、内容融入、空间融汇的“融”党建工作模式。
院党组身先士卒,带领着一支充满士气的党员队伍在新建法院的战场上冲锋陷阵。
正是在这样的“创业”氛围中,党员干警们干事热情高涨,争先创优氛围浓厚,涌现出“全国优秀法官”“全国办案标兵”等一批全国级、省市级先进个人和集体。
“讲实效。”上海金融法院政治部主任文勇这样形容他到院任职后最直观的感受。“审判工作讲实效,党建工作也要讲实效。”文勇说,“创业的关键是人。’融’党建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队伍融合。谈心谈话制度虽然传统但却非常有效,如何才能落在实处?我们探索创新建立了思想动态两级分析制度。”
2019年,立案庭法官助理潘祎刚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进入上海金融法院,1997年出生的她成为了上海金融法院最年轻的党员。
没在上海上过学,家人也不在身边,从校门入院门,初来乍到性格有些内敛的潘祎一开始有些不大适应。这一“动态”很快被上述分析机制“捕捉”到了。党组织从生活和工作上对她关心关爱,了解困难并帮助解决,帮助她迅速融入。
不久后,在研究室轮岗的潘祎接到了一个任务:上海金融法院要组建专家委员会并举行聘任仪式。从人员邀请到会务安排、办会总结她都全程参与,采访时,潘祎笑着说:“虽然有些经验不足,但完成后特别有成就感,我好像找到了属于我的‘高光时刻’。”
为了帮助新进人员融入法院,找到“归属感”,上海金融法院还搭建了各种适合青年人的文化活动平台。如今,潘祎已经成为上海金融法院青年翻译研究团队“译研社”骨干成员之一,业务上跟着带教老师立案庭法官周欣,也渐入佳境。
从干警个人动态,到普遍性机制性问题等,上海金融法院的思想动态分析制度以问题为导向,实现闭环督导管理,强化对症施策,截至目前已向院党组提出意见建议50余项,获得各方面的认可。
创新,发出中国强音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
抓党建、讲政治显然不能仅是停留在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议上,更要体现在生动的司法实践、审判执行中。
全国首创证券纠纷示范判决机制、全国首创大宗股票司法协助执行机制、全国首个代表人诉讼机制规定......翻开上海金融法院近3年来的成绩单不难发现,勇于创新已经成为上海金融法院的精神品质。通过党建引领,加快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创新,已取得显著成效。
而这一系列“标杆性”的创新举措,也让上海金融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不断增强,逐渐成为涉外金融纠纷解决优选地,向世界传递出更多中国金融审判的声音。
“我们当时就是特地约定在上海的咖啡馆里签订的协议。”近日,上海金融法院受理一起涉外保证合同纠纷案件时,当事人如是说。
该案原告方为新加坡某银行,被告方为一家山东企业。原告为案外人新加坡某公司相关商品贸易活动提供融资服务,授信其1亿余美元,并与被告在上海签订了《保证合同》。
“其实,原被告双方与上海并无关联,但双方却在《保证合同》中合意选取了上海金融法院作为纠纷解决地。”在综合审判二庭庭长符望看来,恰恰是一系列保障金融司法环境举措推出,让越来越多非本地企业乃至外国当事人愿意将管辖法院约定为上海金融法院。
符望说,这样的“信任”背后,既有动力也有压力。“这意味着你要不断学习,时刻关注国际金融司法前沿,不断提升外国法查明能力和金融法律两方面专业素养。”
正因如此,符望所在的综合审判二庭党支部正在打造学习型党支部,鼓励大家成为既精通金融市场交易规则又谙熟司法审判技巧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支部书记,同时又身为全国优秀法官、审判业务专家,符望除了自身一直在不懈学习外,还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及“榜样力量”,利用休息时间经常开展金融审判实务培训,帮助青年法官及法官助理成长。
“符庭的培训课非常实用,我一节不落,每次都去。”庭里的年轻法官助理周楠就从中获益良多:“他会通过有意思的故事、国外的金融剧目和经典案例,让枯燥难懂的金融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看似一次次简单的知识传输,业务分享,却也是一次不简单的传承。
从“金融大讲堂”到“金融法治菁英项目”;从习近平法治思想宣研社,到译研社,民法典学研社;从“智荟融法”沙龙到“党史青年说”......上海金融法院打造了各类培训平台,有着学法研法的浓厚氛围,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法院队伍。
廉洁践行司法为民
“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
“开拓先锋,清风卫士。”日前,上海金融法院执行局局长钟明在支部党建品牌项目名称一栏写下了这八个字。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上海金融法院的组织开展了“一支部一品牌”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和星级党支部评选,鼓励8个支部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点、部门实际的党建工作新模式、新举措,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党建品牌项目。
与其他法院不同,上海金融法院执行案件具有很明显的“金”字特征:标的金额大;涉及金融机构多;执行难度大,且没有先例可循。
“一方面,我们要做好开拓先锋,提升执行质效,为当事人兑现最大合法权益。”钟明说,“其次,这些标的额动辄数亿甚至数十亿的金融执行案件,其背后也隐藏着廉政风险。”“清风卫士”四个字,就是警示大家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执行工作直接影响到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满意度、获得感,是司法为民的重要窗口之一。
自建院伊始,执行局就率先开始建立廉政谈心制度,谈风险谈隐患谈困难。除了思想上、制度上扎紧篱笆外,“如何避免当事人合理怀疑”一度成为执行干警们的困惑。
一次,有位法官约请了一起执行案件申请人与被执行人双方谈话,其中一方当事人正好在法院门口遇到执行法官,双方就地讨论起案情。事后,钟明找到这名法官谈话:“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另外一方当事人看到,他会不会对你们的关系有合理怀疑,从而对你的执行工作产生不信任?”这名法官很快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及时自省。
如何从制度上扎紧篱笆?上海金融法院为此制定了廉政建设负面问题清单,列出了执行环节财产保全、财产处置等10大负面问题清单。此外,还于近期上线了以财产管理为核心的智慧执行办案系统,将执行案件中当事人最为关心的,也最容易产生廉政隐患的财产发现处置等事项都纳入监管范围,做到全程留痕。
建院以来,上海金融法院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先后制定廉政回访等20余项防线制度,并在全市率先出台了《上海金融法院关于规范干警兼职、授课等行为的规定》;形成《关键岗位作风和廉政建设负面问题清单》及监管机制;开展各类警示教育活动,合力打造廉洁生态。建院至今,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问题。
“上海金融法院将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创金融法院各项工作新局面!”上海金融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红充满信心地说。
上海金融法院所在的福州路209号是一幢优秀历史建筑,也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大楼建成于1925年,距今已有94年历史。它曾是上海美国花旗总会大楼,解放后曾是上海市高、中级人民法院的办公大楼。
2018年8月20日,上海金融法院入驻福州路209号,这幢优秀历史建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未来,百年老楼必将以别样风采进入国际视野。